杨帅,王大宇,丁大勇,刘相良,张智斌,冯野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吉林 长春 130033;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3.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吉林 四平 136000)
肝、肺及脑等脏器是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而下肢孤立性皮下转移甚为少见,淋巴和血液是皮下转移的主要途径。出现肿瘤皮下转移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差,延缓肿瘤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是主要的治疗目标。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例直肠癌患者术后2年出现大腿皮下转移,现报道如下。
女性患者,73岁,因发现左侧大腿肿块9个月于2017年5月8日入住本院。患者9个月前发现左侧大腿肿物,约鸡卵大小,上述肿块逐渐增大,期间未行系统治疗。患者2年前于当地医院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直肠中分化腺癌,pTNM分期:T3N1M0,Ⅲb期,术后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共8个疗程,未行放疗。入院查体:左侧大腿皮肤无红斑、破溃,根部可触及质韧肿块,无触痛,块物表面不规则,活动度尚可。彩超示:左大腿内侧根部皮下脂肪深层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肿物,大小3.43 cm×3.50 cm×5.30 cm,形态极不规则,内见少量血流信号。癌胚抗原49.30 ng/ml,余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胸部CT及腹部CT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病灶。完善辅助检查后于本院行左侧大腿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纤维结缔组织内可见中分化腺癌伴明显坏死及灶状骨化,切缘未见癌(见图1)。免疫组织化学示:CK7(-)、CK20(+)、Villin(+)、CDX-2(+)、Cadherin17(-)、ER(-)、PR(-)、GATA-3(-)、Mammaglobin(-)及Ki67(+)(见图2)。形态学及免疫标记结果支持肠道来源。术后恢复尚可,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进一步辅助治疗。术后2个月随诊未发现明显肿瘤复发及转移病灶。
图1 肿瘤病理检查结果 (HE,4×10)
图2 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HE,4×10)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直肠癌常出现肝、肺、骨及脑等远处转移,但皮下转移较为少见,所占比例不到直肠癌患者的4.0%,而直肠癌皮肤转移在恶性肿瘤皮肤转移中也仅占1.75%,远低于乳腺癌及肺癌[1-2]。直肠癌皮肤转移多出现在头面部、胸腹部等位置,下肢甚为少见,国内鲜有报道。临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无痛性皮内、皮下结节,直径多在1~2 cm,具有融合倾向,缺乏特异性,易与脂肪肉瘤、神经鞘瘤等软组织肿瘤相混淆,需与其相鉴别。目前直肠癌出现远处皮肤转移的具体机制及途径尚不完全明确,有文献认为:直肠癌主要通过淋巴、血液两种途径实现远处皮肤转移[3-4]。肿瘤细胞可阻塞淋巴系统并引起淋巴引流障碍,导致肿瘤向下出现逆行性转移,肿瘤细胞也可经直肠静脉丛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出现肿瘤种植在大腿根部的可能,直肠癌皮肤转移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究[5]。皮肤转移是肿瘤复发扩散及预后不良的标志。远处转移常在直肠癌根治术后2~3年发生,有临床研究显示:发生皮肤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8个月左右,如果伴随其他脏器的转移,生存期会明显缩短[6]。直肠癌大腿皮下转移治疗尚无统一规范,治疗方案多采用以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为主。对于单一皮肤转移性病灶可行外科手术切除,对于皮肤多发或伴多脏器转移的患者,尽管手术并不能改善患者生存期,但可缓解患者痛苦的姑息性减瘤手术也具有一定意义[7-8]。总之,对于既往存在直肠癌病史,出现皮肤或皮下结节的患者,应考虑直肠癌皮肤转移的可能,及时行皮肤或皮下结节穿刺活检,明确肿瘤性质,同时复查肿瘤标志物、胸腹部CT及骨扫描等确定是否伴多器官转移,尽早干预肿瘤进展,改善预后。因直肠癌大腿皮下转移发病率极低,目前尚无统一的随访共识,在复查手术区域及重要脏器是否存在肿瘤复发转移时,也建议行规律的皮肤检查,早发现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