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门诊收治并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106例病人随机自由组合为两组。观察组:该组53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的是临床药物治疗结合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该组的53例患者则是仅采用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经过4周的临床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将这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专业的临床比较,观察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47%,并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的方法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患者当中收获的满意度高,因此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8..02
糖尿病是人类众多疾病中的一种,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种种压力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每一年都在大幅度的增长[1]。糖尿病的一项严重危害是可导致周围神经发生病变,而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本次即研究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的有效率和对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门诊收治并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06例,两组患者男68例,女38例;其中对照组年龄43~76岁,平均(57.0±5.0)岁;患病时间1~3年,平均(1.5±0.5)年;观察组患者的年龄46~74岁,平均(56.0±6.0)岁;患病时间7月~3年,平均(1.5±0.5)月;将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通过比较,两组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对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手段产生抵触心理。(2)患者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神经异常)不能进行治疗;纳入标准:(1)患者经我院医生确诊为具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患者在阅读知情书的情况下自愿签写同意书参与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的53例患者采用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本组患者使用临床常规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弥可保甲钴胺片进行治疗,成人每天服用1.5 mg(3片),连续服用4周,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
观察组:该组的53例患者则采用的是在临床药物治疗基础上中医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所要针灸的穴位主要是一些通经脉、促进患者血液流动、改善肌肉萎缩程度和神经传导的穴位。如左右手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左右脚三阴交、足三里穴,以及肾俞穴、脾俞穴、胰俞穴。在上述所提到的穴位中,用中医中针灸的针对该穴位轻轻的搓捻并转动,进入皮下30分左右,最后将针在穴位上面停留半个小时左右。五天一个疗程,连续治疗四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痊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明显修复。
显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减轻幅度中等,神经功能的缺损部分修复。
无效标准: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没有减轻的趋势,神经功能的缺损没有修复,并且患者的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患者病情的各项指标的测定用(x±s)表示,患者病情的总有效率用(%)表示,两组表格内的数据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经过4周临床专业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情况
经过7周临床专业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加,患者有著沉重的疾病所带来的压力和困扰[5],主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低下、血糖水平过高可能诱导其他疾病的发生并带来进一步的伤害,如带来一些肾、脑、周围神经等的疾病。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异常、肌肉萎缩,患者面临失去肢体运动能力、下肢关节病变、溃疡等危险,患者无法像常人一样正常学习生活,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属带来痛苦。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对患者进行药物控制,但是该种方法的恢复率较低并且恢复的时间较长。因此,我院开始探索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情况对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这样在保证康复训练疗效的基础上又结合穴位针灸的方法,使患者在神经病变程度更为显著的减轻。针灸是中医艺术的一项瑰宝,针灸能够促进神经损伤患者的恢复、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调节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的消化等作用。该项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找到相应的穴位,从而达到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能够更加迅速的使患者恢复。针灸本身能够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方面的刺激,从而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流动以及身体肌肉萎缩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功能。
临床研究显示,经过4周临床专业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7%,并且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中医针灸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黄 慧,沈 黎,孔德明,等.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与成本-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6):18-19.
[2] 翟春梅.温针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1例临床疗效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s,3s(21):93-95.
[3] 易建昌,许丽娜,张 赛,等.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2):242-244.
[4] 陈 东,李 响,高维滨,等.温针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1,3(5):6-7.
[5] 陈 啸,李 梅.消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7):18-20.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