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与小城市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职业教育转型的路径: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育思想;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办学活力。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小城镇职业教育;转型
一、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职业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1、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将人的城市化定位为核心发展观,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合理流动,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在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对职业教育的强烈需求加速了小城镇职业教育的步伐。由于新型城镇化,许多农民迁入小城镇,成为新市民,离开了原有耕地,面临着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许多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急需一些必要的培训,这为小城镇职业学校提供了大量的生源,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为小城镇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2、小城镇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城镇职业教育承担着重大职责。一是小城镇职业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通过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确保农村人口有序转移。二是从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才需求的情况来看,技能型人才欠缺。小城镇的职业教育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撑。第三,与其他普通教育制度相比,小城镇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口关系最为密切,尤其在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提升其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通过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的思想文化素质,对于消除农村的刻板印象和传统坏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城镇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定位不准确
第一、课程设置盲目跟风。小城镇职业学校盲目追随其他院校开设一些热门专业,不符合自身学校的定位。第二,专业设置老化、结构不合理。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过于老化,没有跟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缺乏具有实用性的王牌特色专业。第三,学校定位不准,教学质量低下。小城镇职业学校对自身没有精准定位,开设的专业具有局限性,关于贴近农村的农、林、牧、渔等学科,在培训方式上比较弱。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是阻碍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小城镇职业院校教师的数量普遍不足,缺少高素质的外聘教师,特别是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不足。现有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小城镇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此外,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教师福利待遇远低于城市。大多数教师选择在城市教书,小城镇的职业教育并不具吸引力。
3、社会大众对小城镇职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
农民心中传统“学历本位”的价值观念仍然占重要地位,培养新型农民的思想尚未根植于心中。具体表现为:一是职业教育被认为处在教育的低端位置,对于没有升入高中或大学的学生来说,只能被迫进入职业学校;二是公司招聘人才时,往往设有学历门槛,有时甚至将职业学校排除在劳动力市场之外;三是许多涉及农业的职业学校面对眼前的利益,盲目扩大专业,背离了服务“三农”问题的办学初衷;四是高校扩招严重挤压了小城镇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导致人才流向高校,学校生源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越来越差,产生了人们认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较差的误解。
4、办学条件差,经费投入不足
小城镇职业教育办学起点较低,一般都是初、高中学校改制而成,规模通常较小,其占地面积与学生宿舍和实验场地等硬件设施与其他院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制约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小城镇职业教育主要的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几乎没有来自其他渠道的教育资金。教育经费不足已经成为遏制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职业教育转型路径
1、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未來小城镇职业教育发展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明确小城镇职业教育的方向,丰富教学内容,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同时,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优势,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培养大批有文化素养、有技术水平的人才,承担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市民转化的任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制约小城镇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师资力量的薄弱。由于广大农村地区条件落后、环境艰苦,吸引和留住人才较为困难,导致小城镇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职业学校的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引入机制,鼓励高技能人才到小城镇职业学校任教,同时,为了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小城镇职业学校还可实行兼职教师制度,学校可聘请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专业教师。
3、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育思想
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都要重视和加强小城镇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转变小城镇职业教育是“低等、劣等”教育的思想。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小城镇职业院校的扶持力度,大力宣传小城镇职业教育,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宣传小城镇职业教育的优点,提高公众对职业学校的认知度;其次,学校应组建专门的宣传组织负责宣传讲解,有利于公众直接了解谘询小城镇职业教育的有关事项,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最后,要求企业必须积极落实先培训后就业的工作机制,对于接受过小城镇职业学校培训并取得相应技能证书的职工,企业应在职称晋升及其他待遇方面有所体现。
4、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办学活力
由于广大小城镇职业学校处于欠发达地区,国家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投入的都相对紧张,因此对小城镇职业教育的投入更为有限。就新型城镇化而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小城镇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投资机制,鼓励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壮大小城镇职业教育,除了需要政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之外,还应加强对小城镇职业教育资金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挪用教育资金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文康.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
[2] 张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 唐梅芝.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未来[J].成人教育,2016,36(02)84-86.
[4] 辜胜阻,刘磊,李睿.新型城镇化下的职业教育转型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15(05)2-9+126.
[5] 马建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11)32-36.
【作者简介】
何南岚(1992.12-)女,四川阆中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