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昀
摘 要 情绪包括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其中情绪调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不同年龄阶段情绪调节有其自身的特点,反映出情绪调节的阶段性;情绪调节的发展又存在连续性,早期是后期发展的基础,在发展水平上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直至老年期达到优化。本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情绪调节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情绪调节 动态 发展心理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被视为个体整个生命连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情绪调节策略作为个体对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使个体处于良好情绪状态以适应社会和环境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为了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有计划、有意图的努力和做法。目前对情绪调节的研究有很多,本文主要是从个体各个生命阶段对有关情绪调节的研究进行概述。
1发展各阶段的情绪调节
1.1婴儿期
婴儿情绪调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看护者的影响。看护者在与婴儿的互动中提供生理和情感支持,基于婴儿的先天气质和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不断地塑造婴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和特点,此方式会通过婴儿的内部工作模式和行为特征影响其人际交往方式和发展结果,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看护者对婴儿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其解释主要有四大理论模型——依恋系统激活与动力模型、自我决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共同调节模型。
1.2幼儿期
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是学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成分,对幼儿未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情绪调节对个体生存和适应十分重要,尤其幼儿阶段是情绪调节的萌芽期,将奠定个体发展情绪调节历程的基础。不同研究者在自己的观点中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有不同的分类,并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差异。其中,陆芳、陈国鹏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把幼儿情绪调节策略分为六种:自我安慰、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问题解决和认知重构;姚瑞维、陈英和、赵延芹则将其分为建构性策略、破坏性策略、回避性策略和释放性策略;Saarni依据情境是否可控将情绪调节策略分为两大类:(1)情境属中度至高度可控制: 幼儿提出的策略包问题解决、寻求照顾者、远离刺激、内在策略(自责、焦虑、忧虑)、外在策略(责怪他人、攻击行为)。其中幼儿评价问题解决策略和寻求照顾者是最好的策略,外在策略是最糟糕的策略。(2)情绪属低度至不可控制:幼儿提出的策略包括自己从情境或情绪中离开,重新定义情境或情绪,寻求更多资讯、回避、否认,将自己从情境中抽离。前三个是幼儿认为较好的策略。
1.3学龄期
学龄期是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相对平稳的一个阶段,是幼儿时期向青春期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龄期认知能力的进步和学校教育的促进,使个体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多种策略进行情绪调节,并且在不同策略间进行转换;生理机制的成熟促进了情绪调节能力的稳定发展;活动环境的变化使抚养者的干预迅速减少,但仍起到重要作用。该阶段情绪调节能力变得更加复杂,可以预测儿童很多重要领域的发展。
1.4中年期
中年期是情绪调节发展的稳定阶段,成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这一时期情绪调节的背景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以及其他社会情景。总体来说成人情緒调节是稳定和发展的统一,中年期情绪调节的具体特点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自动化情绪调节较多。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生理的成熟,情绪调节能力趋于稳定,对认知资源需求少,成人在生活中可以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交流完善情绪调节能力,他们的情绪调节趋于自动化。(2)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成年早期和成年晚期比起来有更多的情景需要压抑自身的情绪(如工作场合),但不断增加的关于不同形式情绪调节代价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也促进了情绪调节随年龄增长表现出发展优势。
1.5老年期
老年期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衰退期,在生理机能和认知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下降,但很多研究表明老年期生活满意度高于青年期和中年期,Gross认为老年人和青年个体比起来情绪表达自动化的行为会不断减少,情绪调节能力提高,较少的经历消极情绪并且消极情绪持续时间比较短。
参考文献
[1] 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27(05):1095.
[2] 姚瑞维,陈英和,赵延芹.3-5岁儿童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8(02):12-16.
[3] Cole,P.M.&L.Teti;,et al.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A clinical perspective[J].Monograph of the society for Rea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94,59(03):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