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槽旺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指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还表现在个人素养、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在高等院校中设置体育课程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改善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就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对提高武术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以期为高校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帮助。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健身功能和内省功能。高校武术教学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健身的主要环节,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武术,并帮助学生掌握该技能,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兴趣,形成体育锻炼好习惯的需要,也是促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项目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随着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形成一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校园文化,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已取得较大的成绩,然而从总体上看,大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学并未达到预想的改革效果,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新时期的高校武术教学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而确立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体系,所以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寻找影响高校武术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目的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高校武术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教学的基础功能一样,承载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除此以外,武术教学还有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肩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就体育教学层面来讲,武术教学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而内容丰富多样。因此,武术教学不仅成为高校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对于学生选择武术作为终身体育的锻炼方式也有着天然优势,也利于全民健身的推广与普及。为此,全面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水平,将武术的兴趣教学落到实处,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已成为目前武术教学的当务之急。
2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存在偏差,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得不到认同
目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体育课的武术内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套路教学难度较高,反复习练枯燥乏味,虽然众多高校已经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但效果仍不显著。很多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增加攻防含义的教学内容,但实际情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都和学生对于武术思想的认识、对武术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存在偏差有着重要的关系。
2.2教师与学生存在教与学的认知偏差,无法达到和谐统一
从教师角度来讲,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是教师应遵守的基本教学规范。然而从学生角度来讲,其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强,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与教师不同,对于因循守旧的套路教学表现出厌倦的情绪,但却喜爱一些动作精炼,攻防含义明显的散打以及拳击内容。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执着”于自身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种种原因导致教师与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与配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改革成果得不到巩固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档次,增加招生数量,体育系部在原有师资配备的前提下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骤然增多。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对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抽出时间与精力来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以提高自身职称和待遇等。这些都为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埋下了伏笔,以致于之前的武术教学改革成果得不到保证。
3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方法探析
3.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生对于武术课的喜爱程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而当学生对于武术教学缺乏学习兴趣时,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学生被动的配合过程,学生无法投入其中,锻炼效果、武术内涵的传递就无从谈起。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武术学习养成身体锻炼习惯从而保持身心健康;通过武术学习去了解民族文化内涵,从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通过武术学习培育正直果敢、坚韧不拔、奋斗拼搏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学习树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齐心协力、合舟共济的精神风范;通过武术学习体会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理解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并融入到自身的言行之中;通过武术学习掌握武术基本技术,掌握运用武术的技术技能,发挥锻炼身体的效果和防身的基本功能。
3.2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
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武术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所学知识的渊源与背景,再来进行专业技能的传授。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套路示范的技击性与表演性结合起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整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架构、优化技术体系,在总结中成长,在整理中创新。
3.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在辅导学生学习武术基本技术的过程中,从侧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从而得知学生所关注的事物,创造共同语言、培养互动关系。当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能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其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热情。
3.4从学生兴趣入手,优化教学方法
武术作为集强身健体、攻守兼备、道德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民族传统文化载体,本身就具备激发学生兴趣的基本属性。而兴趣是决定学生是否愿意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堂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兴趣培养为抓手,借鉴原有武术教学方法,吸收新兴知识,以学生为本,提高武术教学体验。
3.5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课堂区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武术教学可以搭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而武术教学的过程就是成为平台上的人际互动过程。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场景,以便于建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两个学生分在一组,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观察学习,互为师徒。当发现问题时应互相探讨问题所在,如遇到拿不准的应及时向教师提问;或者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教学比赛,教师与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评分,最终公布分数时,教师可以给出评分依据,这样学生便会将自身评分角度与其对照,学生对成绩有深层次的理解后将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
高校武术发展的需要优化传统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從学生兴趣入手,优化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作为理论教学纳入到武术课堂之中,以兴趣为抓手改变学生以往对武术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使武术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开展,武术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武术在华夏大地上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郝心莲.中国武术传统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
[2] 钟瑞秋.论我国民族体育的交融和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01).
[3] 高丹.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现状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1(04).
[4] 朱永新.我们需要从教育原点“再出发”[J].新华文摘,200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