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聪
摘 要 幼儿教育是每一位孩子教育生涯的第一个阶段,而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认知的培养和行为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是从幼儿教师的视角出发,分析幼儿情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幼儿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幼儿纠正错误行为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情感教育 生活化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目前大部分老师都重视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幼儿情感教育这部分内容很容易被忽视,幼儿情感发展并不良好,在幼儿园组织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爱说话,总提要去上厕所等现象。这些都影响着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重视和实施情感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情感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更加看重每个人全方位的能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感状态是尤为重要的。对于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因为根据相关的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于幼儿来说是具有先天性的,它的产生是具有原始性的行为反应,它对于幼儿的成长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其次,情绪和情感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幼儿情绪高昂、较为愉快,那么他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会表现出更积极的状态参与与幼师的互动,并遵守活动秩序和安排;反之,如果幼儿情绪较为消极,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或者是说话,就很容易造成脱离群体活动,发生与周围同学讲话等现象。因此,可以看出幼儿的情感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最后,情感教育也是幼儿品德行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教育部门的《纲要》特别强调情感教育在幼儿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它在培养幼儿学生的情感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老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幼儿学生情感的合理引导和正确教育,使得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够得到健全发展,尽量避免出现一些不正当行为和扰乱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
因此,在幼儿时期加强对其心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2幼儿课堂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通过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可以清楚认识到幼儿情感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情感教育现状来看,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暴露出幼儿在日常教学和活动中的种种行为问题,也反应出幼儿的情感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在幼儿的日常教学和活动中,幼儿老师出现频率最高的几句话就是“请做好自己的位置”“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下课休息的时候要去上厕所”等,这些都反应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幼儿的错误行为。对于幼儿日常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幼儿自己的问题,不坐好自己的座位和随意离开,做鬼脸搞笑等;第二类就是在与同伴关系处理方面,喜欢抢夺同伴玩具,在日常教育或活动中喜欢私下说话交流等;最后一类就是对于幼师的指令并不能够很好的执行,幼师禁止说话的时候还在小声说话,不按照要求来配合教育活动的实施等。这些课堂行为都反映幼儿的错误行为和幼儿的情感教育没有实施成功,没有能够很好的帮助幼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对于幼儿自身的课堂行为问题,例如不坐好自己的位子,随意走动的行为。说明幼儿对于幼师的指令并不听从,任由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完全不顾日常教育或活动秩序。对于幼儿而言,并没有认识到需要遵守相应的规范,对于规则的认识程度并不够。幼儿处于3-6岁的年龄阶段,自身的约束控制能力还没有很好的形成,需要幼师通过情感教育使得他们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其次,对于在日常教学或活动中幼儿喜欢与同伴私下讲话的行为问题,这是由于部分幼儿确实活泼好动,处于发育阶段的幼儿都有着较为浓厚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欲望表达需求,他们迫切希望将自己遇到熟悉的知识或者亲身的经历,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就容易出现私下交流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幼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到在组织大家开展日常教学或者活动的时候,私下交流是不合适的,这里需要向幼儿表达团队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需要其贡献力量,要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引导幼儿做出正确选择。
最后,就是幼儿对于幼师的日常教育或活動指令并不能够很好执行的问题。由于幼儿注意力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幼师表达的时间会较短。所以,幼儿老师在进行指令下达的时候,要注意到幼儿的这一个特点,通过好的方式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后,再让幼儿专注于所想传达的内容。
3组织幼儿实施日常教育和活动的解决对策
对于幼儿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幼师在进行日常教育或活动中,利用情感教育,对这三类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找到合适解决方法,帮助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第一,因“材”施教。对于幼儿自我约束管理能力不够,容易在日常教学或开展活动中出现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幼师可以认真分析幼儿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其在性格和行为上产生差异的原因,而这些影响和差异都需要幼师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同家长配合共同实现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进行正面引导,以培养幼儿正常的认知能力。例如,有些家里没有形成一家人坐在桌上一起吃饭的行为习惯,而是家长围着幼儿喂、跟着幼儿喂或者自己端着到处走的行为,这样在幼儿园里幼儿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习惯,如吃饭不专注,喜欢到处跑等现象。那么,幼师一方面要通过情感教育正面引导幼儿坐好吃饭,一方面要让家长在家里配合,形成良好的吃饭程序,定点定时,这样问题就可很好地解决。
第二,因“情”施教。不同幼儿身上的某些不同表现,是每位幼儿性格特点所决定的,但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通过不断引导和规范才能形成的,幼师需要对不同性格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情感教育方式来实现引导。比如某些幼儿总是想上厕所,首先幼师要主动询问是否有不舒服,排除病理等情况;其次,要看是否水喝多了,排除生理原因;最后,就需要分析是否因为过度紧张或其他心理原因引起想上厕所的现象,这时就需要通过正面的情感教育,为幼儿排除引起过度紧张的原因,可以通过激励、鼓励、激将等多种方式实现。比如在攀爬游戏中的害怕情绪、在集体游戏中害羞情绪引起的紧张,就可以通过正面引导,教他们勇敢,教他们“失败”,教他们自信。在情感教育中,要有耐心,要通过正面情感教育,引导其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方能解决根本问题。
第三,因“趣”施教。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幼儿园规则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不强,因此,幼儿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学生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幼儿园每个班级中设置一个红色铃鼓,幼儿老师可以通过拍铃鼓、打节奏的方式来引导和调动幼儿迅速坐好自己位子或排好队,准备开始活动。幼师可以一边拍打铃鼓,一边说道“请你跟我这样做”,然后引导幼儿也这样回答重复“我就跟你这样做”。对于教育活动中幼儿与同伴私下交流而影响游戏和学习活动的问题,幼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状况,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可以采用舉手发言的形式,引导幼儿规范行为,不能够公开批评。幼师要善于发掘幼儿的个人特长,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特长进行正确的展示。
4结语
幼儿园毕竟不是部队,幼儿也不同于成人,在游戏和学习活动中,对于幼师指令的接收和执行,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师可以通过通过正面鼓励和情感交流,增强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加对指令和规则的认知程度。通过规则的灵活调整和进一步交流,让幼儿有机会更充分地做出正确的表达,以培养和发展他们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 李晓爱.探究幼儿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8):89-89.
[2] 娜娜.浅谈幼儿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J].俪人:教师,2016(05):16-16.
[3] 庄平平.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疏导心理脆弱的幼儿[J].新校园旬刊,2016(07):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