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活》的社会悲剧看西方文学的理性精神

2018-09-17 09:56周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复活

摘 要 文学诞生于文化之中,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进行映照,“逻各斯”作为西方文化发展的根源,其本质是理性精神。《复活》作为理性精神与批判现实的典型著作代表,对不同阶层在沙俄专制的表现进行了描写,并对造成各种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探究,为研究十九世纪西方文学理性精神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批判现实 感性精神 宗教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9.4 文献标识码:A

理性精神作为西方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概念,贯穿于西方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中。人的认识通常具备感性要素,但更是一种理性精神的升华,存在情感与欲望,也缺少不了理性及指挥。文学实质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研究,西方文学更以批判性精神与理性主义为重要的特征,对社会现象及不同阶层的矛盾冲突进行探讨。

1从现实批判的角度出发,剖析《复活》著作中的理性精神

1.1西方文学著作中的理性精神与批判现实精神的关联

理性精神属于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精神結构与文学属性,投映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之中,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永恒之思。文学著作中存在的理性精神,通常会引导人们追寻生活中的真善美,而当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陋的问题,鼓励人们勇于揭露真实,带着理性去分析,并努力寻求改善的契机,在这一过程中,蕴含着崇高而又悲情的色彩。因此,理性精神在一些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是多重的,作品中塑造的角色通常带有悲剧色彩,如性格带来的悲剧、社会悲剧、情感悲剧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悲剧等。在十九世纪的西方世界,文学作品中批判现实主义盛行,以理性精神为基础的批判主义往往来源于深刻的社会悲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文学家从不同的社会群体角度出发,在情感叙述过程中掺杂更多的理性探寻,通过文学作品角色诉说社会群体的诉求,不仅深度剖析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现实生活的艰难、不同人物性格导致的悲剧,还在黑暗之中潜藏着对光明、自由之路的追求。从《人间喜剧》、《红与黑》、《复活》等理性作品中,能够让读者体会到悲剧中蕴含的黑暗与残酷的现状,通过细腻的笔触,强调理性意志。十九世纪的现实批判主义作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当时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经济等进行了真实的描摹,并基于社会现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在延续了文学精神的同时,开拓了理性文学创作的道路。

1.2《复活》中蕴藏的理性精神

十九世纪的文学发展史中,俄国的批判现实作品由于具备的独特历史内涵与社会经历,文学价值尤为突出,作品形式独树一帜。托尔斯泰作为俄国文学的丰碑,其作品《复活》中蕴藏的理性精神,使人们研究现实主义的重要参照。该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也是贵族的聂赫留多夫与女主人公姑妈家的仆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两个人逐步从堕落的生活中觉醒,走上复活之路的过程。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当时俄国的种种黑暗现状:在沙俄专制统治下的腐朽与残暴;作为公正代表的司法、检查、管理机关的荒诞行事;教会以及教堂的虚伪残酷;沙俄官职人员的道貌岸然以及上层贵族的奢靡生活背后表现出的颓唐,与下层贫苦人民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不同阶层代表人物的性格描写,揭露了当时统治的黑暗,从悲苦中又透露出理性的追求。

《复活》中,托尔斯泰以男女主人堕落中寻求“复活”为主线,穿插不同的情节,对人物性格、情感进行理性的剖析,同时,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表明了当时社会悲剧的源头,昭示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阴暗、虚伪,对社会问题与矛盾进行批判,并以此为基础理性的探寻解决之路。如,针对土地私有制带来的经济矛盾,主张废除并建立符合人民需求的土地管理制度,将土地交还给农民,支持人民反对沙皇专制等。《复活》中凝练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引领着书中的主人公甚至是读者进行精神、思想、生命的“复活”。这种以理性思想为指引的文学著作,通过书中人物心理、命运的发展,深度映射了社会矛盾以及悲剧本质。利用理性批判、剖析,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传递了理性文学精神。

2《复活》中理性精神带来的思想启示

2.1引领感性精神

从古希腊时期至今,西方文化及文学作品中将理性的思想作为创作的基础,对人物性格、社会真实情景的描写离不开理性的诠释。这种理性精神映照了事物本质发展的规律。在追求理性的道路中,不可避免的会引领人的感性思维,两者结合发展出了文学思想中的“超然之思”,即透过作品的表现,对蕴含的本质现象进行思考。将理性思想作为文学基础,发展出独有的审美观点,并上升成为价值方面的追求,是西方文学的重要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不同的读者群体对文学著作的理解与诠释也有所差别,会依照人们的感性思维进行发散。因此,通过理性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精神启迪,体会作品中感性思想、情感、生命以及爱情的美好等。无论是文学作品、作者还是文化本身,都可以归类为理性精神与感性思想的结合,单纯的持有感性思想或理性精神进行文学创作都是片面的,只有二者交织、契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文学的内在价值。

2.2宗教的救赎

托尔斯泰《复活》中体现的批判与理性精神,同俄罗斯宗教发展与相应的哲学思想有着十分深刻的内在联系。受当时社会形态的影响,通过理性精神进行自我救赎与寻求自我解放的道路还映射着当时的丑恶现象,因而显得这种缓解矛盾的方式有些苍白无力,犹如蚍蜉撼树。贵族群体属于上层的统治集团的成员,在逐步认识到自身罪恶的同时,并不想通过实际的行为赎罪,而是通过宗教、教会的一些行为达成自我救赎的目的。然而,这种妄图以宗教信仰掩饰罪恶的行为,对于残暴、剥削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下层百姓而言,并不实际。与此同时,下层的贫苦大众也在寻求救赎之路,他们能且只能通过信仰来缓解内心的贫苦。这种思维的局限性,也使得理性精神的觉醒显得尤为可贵。基于此,托尔斯泰在现实批判文学中提出一种观点:人在失足后是否能够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层面上获得新的人生。因此,作为典型的托尔斯泰文学主人公的聂赫留多夫再次面对玛丝洛娃时的情感冲突才会越显复杂。聂赫留朵夫良心发现,他想和她结婚,井跟随她到西伯利亚服苦投。他抛开自己优越的生活环境,把大部分土地分给农民,奔赴西伯利亚。但玛丝洛娃拒绝这种“牺牲”,嫁给了一个政治犯。其实,岂止是平民,对于贵族也一样,《复活》里写的虽然是贵族的忏悔,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是把这个母题当作贵族的专利,他是把忏悔放在人的心灵的内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开的。人都有神性和兽性。人若放纵了自己,就可能堕落:而人一旦自觉,则可能“复活”。所以托尔斯泰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在社会革命激烈的时代,他提倡“不以暴力抗恶”,是反对阶级斗争的。

2.3矛盾的诉求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最终也没能找到解决俄国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方法,作品最后也只写了聂赫留朵夫希望从福音书找到解决的方法。不少人认为这是托尔斯泰的一个局限,他在小说中对革命者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所以也就没有深入去探讨这些革命者并持一定的反对态度。他宣扬的只是一种非暴力政策,即“不以暴力抗恶”,他虽然厌恶当局者,但是却反对报复政府的统治,所以他通过革命者表达了这个思想,即书中纳巴托夫说的;“不应该摧毁整个大厦,只要把这个美丽,坚固,雄伟,为他们所热爱的古老大厦内的房间作一次重新分配就行了”。只希望通过福音书里的教义教导人们向善,企图以此感动所有的人,使统治者也向善,达到社会的安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可是,这种改良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聂赫留朵夫最终也没有真正找到出路。

3结语

理性精神是西方文学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之一,贯穿于文学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在此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著作《复活》的研究,对其蕴含的理性精神进行简单的探讨,根据文中描述男女主人公追求复活道路的描写,对沙俄社会专制制度下不同阶层的生活现实进行分析,并对绝望中蕴含的理性追求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周艳(1974-),女,汉族,河南睢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文(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 林葱葱.从聂赫留朵夫看“复活”——从本性、社会品性、历史文化品性分析人物形象[J].卷宗,2017(20).

[2] 罗捷,高西.论法国文学的核心思想特色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评《法国文学的理性批判精神(增订本)》[J].新闻战线,2017(19).

[3] 杨荐.浅析黑格尔《美学》中“理性内容”在悲剧中的展现及作用[J].艺术教育,2017(07).

猜你喜欢
复活
让汩罗江复活
“黄金周”,复活
电影院“复活”记
蜗牛“复活”记
小熊当当找复活蛋
黑足雪貂复活记
冷冻人复活后会怎样
母亲的复活
被人痛骂后如何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