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昌
摘 要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正所谓“少年智,这国家智;少年强,则国强”。面对农村学校逐年增长的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如何做好他们的工作,使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及学校日益需要重视和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困扰学校及老师们的一个大问题。作为从教于基层一线的我来讲,也一直关注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现就有关方面的工作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 留守 现状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1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从本校近五年来看,留守儿童的数量呈现出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126人、2014年174人、2015年203人、2016年240人、2017年330人,占了学校学生总人数近五成,这不仅仅是本校的特有现象,这已经成为乡镇学校的一个共性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留守儿童中,学困生居多。由于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都处于一种被半监护的状态:一种是全托给旁系血亲的兄弟姊妹,名义是监护,实际是帮家长管理孩子的生活费,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品行基本处于脱管状态;另一种是托给爷爷或奶奶管理,据调查了解,绝大部分孩子基本处于半监护状态。虽然大部分爷爷或奶奶都想从严要求,但很多时候是力不从心,得非所愿,再一个是隔代管理,很多孩子根本不听他们的教诲和管理,从而成就了很大一部分问题孩子;再一种是处于“全脱”状态的学生,虽然这类学生是及少数的,但在他们身上显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多最复杂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就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很多的留守孩子在学习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和困难,不学、厌学、中途辍学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3留守孩子中问题突出,解决棘手
一是纪律观念差,行为随意性比较大,在学校不能够从严要求自己;二是道德观念差,是非意识不高;三是心智不全,意志力弱,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经不起诱惑,走上歧路,比如小偷小摸、谈恋爱、打牌赌博、打架斗殴,损坏公物、上网、不讲公德等,一旦出现,很难纠正;四是学习自觉性差。在班级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成了“双差生”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上看,学校工作可以说,解决好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学校的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家校联合教育困难
对于留守儿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问题,很难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而得到很好地解决,所有的工作基本是学校及老师在单打。班主任及老师下队家访,直接的监护人不在家,碰到的只有对孩子无直接影响力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对于孩子身上表现出的问题,他们也只能摇头叹息,无可奈何;电话家访,家长远离家乡,也是有鞭长莫及,家长也无奈。家访虽起到一定效果,但不理想,收效甚微。
5社会层面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比较大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机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网络也在猛烈冲击着校园,给学生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机会和途径,也使学生在此接受到了海量的不良与负面信息,严重的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6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
加大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合力。
6.1学校方面
(1)学校要奉行“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理念。学校所有职工人员,除了自己的教书或行政等职责外,都需要主人翁的精神参加到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中,扎实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2)学校与家庭要建立好“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由此了解好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等的信息,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完善学生的寄宿制。(3)实施责任帮扶制度。(4)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内在的信仰和激情,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正真的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身心发展都得到应有的关怀与体恤。
6.2家庭方面
(1)父母在外出打工之前要多考虑孩子,尽量做到以孩子为先。外出回家后,应多到学校及邻居等处了解孩子各方面状况,定期电话联系监护人和老师,掌握子女心理和学习情况,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在交流方面,要积极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给予他们心灵方面的正能量。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防止物质的弥补给子女给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温床,导致他们无法抵制外界的诱惑而走上歧途。(2)父母要委托好监护人,尽可能避免监护人(除父母以外)漠视孩子交流思想的要求。孩子幼年时期的心灵极易受到创伤,受创之后的心灵很难抚平,给孩子找好监护人是重中之重。(3)监护人要有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校為留守儿童所设立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定期参加法律知识的宣讲课程,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机制,需要我国教育机构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目前,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不仅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还有给他们的思想里注入积极健康的生活热情,身心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国未来的缔造者。
参考文献
[1] 刘娟,刘晓林,林杜娟.发展主义逻辑下的农村教育:述评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 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