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艺
摘 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地方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对其生存发展的影响愈加明显。文章在对地方高师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质量与自身发展需要、社会需求之间的问题分析基础上,探索在现有的办学体制下地方高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思路。
关键词:高师;音乐专业;分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159-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and continuously-deepening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s, the training modes and quality of music elites in local higher normal institutions influence their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more obviously.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oblems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s and quality of talents of music in local higher normal institutions, and its self-development demands and social demands, the essay explores the new modes and new ideas about cultivating local higher normal institutions' elites in the current school-running system.
Keywords: Higher normal institutions; music major; classification training modes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是各地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摇篮。但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师教育综合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地方高师音乐专业能否顺应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浪潮和前瞻性地把握经济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找准定位,大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音乐专业人才的社会需要与未来趋势
(一)基础教育对音乐专业师资的需求下降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未来中小学的入学生源将持续减少。目前,广东各地中小学合并的趋势早已呈现。基础教育学校的减少必然导致对音乐教师需求的下降。
(二)基础教育对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
原因一是基础教育学校的减少导致岗位减少;原因二是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招生依然保持旺盛甚至略有增长,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三是从教师需求总量来看,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仍有一定空间。但城镇中心学校、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等优质就业岗位仍然是音乐专业毕业生的首选,这势必导致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素质的要求提高。
(三)民办教育及艺术培训行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
从笔者从事高校就业工作近二十年的调研及考察情况判断,当前国内民办教育及艺术培训行业对音乐专业人才需求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发展非常迅速。
(四)社會其他行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所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经济富裕的群众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日益剧增。民间富裕资本也正在寻求出路。这些都为音乐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五)国家的经济、文艺发展政策及导向对音乐专业人才的利好
当前,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已经引起诸多社会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相继作出了重要指示,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其中,《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中:(十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鼓励民间资本从事广告、印刷、演艺、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影视制作、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出版物发行、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活动,建设博物馆、图书馆、 文化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而今年九月国务院办公厅更是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这些措施、文件和领导讲话是前所未有的,不禁让人们对音乐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充满美好期望。
二、地方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一)招生数量与质量不平衡,办学软硬件滞后
尽管目前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不理想,但由于生源市场供应仍然充足,因而受利益驱动下,各高师招生规模仍然保持上升趋势。但招生数量增加的同时,招生质量却没有得到保证。一方面是专业考试时间高度集中、跨省远途设点等疲于应付的音乐专业考试安排导致音乐高考专业加试的简单化、应付化;另一方面是高师上级招生主管部门对招生范围的限制,导致学校在生源的选择上空间很少,生源质量自然也无法保障。招生规模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学投入的相应增加。但由于音乐专业在地方高师中的地位问题以及地方高师的办学体制等原因,大部分地方高师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学生管理等软硬件条件却无法及时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要求,这为地方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
(二)教学观念与模式落后,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
目前,各地方高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趋同。不管是音乐学、音乐表演以及舞蹈专业都是以音乐或舞蹈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作为参照。然而大部分地方高师的师资力量却远远难以达到音乐或舞蹈专业院校的师资水平,自然培养的学生从专业上无法同专业院校学生相比。地方高师培养的学生从专业上不仅无法与音乐或舞蹈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比较,如果与省部属的重点大学及师范大学音乐专业毕业生相比,由于教学模式与课程结构大同小异,加上办学条件的差异,也仍然有较大差距。而且音乐专业教师,尤其是专业技能教师对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不以为然,观念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教学改革的创新意愿很低。
(三)办学定位与思路不明晰,办学资源难以优化
地方高师音乐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是培养符合基础教育需要的合格音乐教师。但当前这一定位却受到了明显的挑战。首先,各地方高师除设置师范专业外还开设有非师范专业,如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等专业,但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基本相同;其次,从课程设置的结构来看,各专业之间除专业小课外,理论课程及公共课程均大同小异;第三是现行的对地方高师办学评价的机制导向不清甚至错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动力缺乏;第四就是以专业技能教师为主的音乐学院教师队伍在现行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既得利益面前,参与创新改革的愿意不强。以上四点造成了目前地方高师音乐学院教师嫌弃课时多,学生抱怨教学差;老师不够用,学生不爱学;资源难优化,改革乏动力这样的一种局面。
(四)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师范特色办学优势丧失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全面开放教育人才的培养体系,高师的师范特色办学地位受到挑战。对地方高师音乐专业而言,甚至可以认为是最后一块高地失守。
三、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分类培养必然性分析
(一)分类培养是青年学子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自然选择
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部分音乐专业学生选择报读音乐专业并不是因为热爱音乐艺术、音乐文化,这当中有着父母的期望、低门槛获得大学文凭等诸多复杂因素。更加上当代青年身处一个思想解放、多元价值取并存这样的社会,因此他们对音乐专业的选择有着更多元化的需求考量。这必然导致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结果存在的差异和不确定性加大。近年一些音乐专业学生因兴趣问题选择退学或无法完成学业的现象有上升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点。
(二)分类培养是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实选择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但从毕业生就业的流向分析可以看到,就业质量并不理想。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直接影响音乐专业的招生数量与质量以及音乐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实行分类培养,以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作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现实选择。
(三)分类培养是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
出自《論语·先进篇》的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很早就为我们阐明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方法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而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理念更是进一步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的教育思想与方式。尽管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学校人才培养难以做到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但无论如何,用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或标准去评价全部学生的成长、发展,很显然是不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的。大学应当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学校要将学习与发展的自主权交回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起责任,同时也是回归地方高师音乐专业育人定位的必然选择。
(四)分类培养是优化高师音乐专业办学资源的最佳选择
据学者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在高师或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技能,轻教育实践的倾向。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办学受到的制约较多,使其教学资源本身就较为紧张。而在扩招的背景下,这样的课程设置让专业教师普遍感到课时偏多,但学生却感觉吃不饱。比如音乐学专业,如果能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来设置课程,加大教育教师技能与教育实践的课时,应该会更有利于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分类培养的基本思路
谈到分类就要厘清招生专业与分类的区别。本文论述的分类是在基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基础上,不影响其招生专业分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学生的分类培养并不是完全随学生个人意愿盲目选择,而是在经过严谨科学的就业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评估结果给予引导分类的。
(一)社会音乐艺术文化工作者
这类型是文化、影视传媒企业,各类媒体音乐艺术文化策划、传播、专栏,企事业文化艺术活动组织、策划、管理等工作需要的懂管理、有音乐专业背景的应用人才。除基本的音乐理论与技能知识外,应加大其艺术实践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鼓励此类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演出及活动组织策划工作、学生工作,增强其社会事务的实操能力。
(二)基础教育音乐教师
培养的是熟悉和掌握国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特点的,专业技能与理论均衡发展、人文素养较高,符合基础教育音乐教学需要的教学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音乐专业技能、理论,文化素养以及教师教育实践的比例平衡。提前开设教育见习,增加教育实习课时,增强毕业生的教学实操能力。
(三)音乐培训行业师资
音乐培训行业侧重的是单项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同时又掌握较扎实的音乐教学教育技能的音乐技能教学人才。在培养过程要重视学生个人专业特长的教学,辅以一定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
(四)音乐表演及音乐专业研究人才
总体而言,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专业演艺人才和高级的音乐专业研究人才占学生比例不大。对个别专业特别拔尖的或具有升学深造条件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课程,加强针对性,另外补充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或未来升学深造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唐博.提升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若干对策[J].艺术教育,2013.
[2]陈洁.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音乐探索,2013.
[3]刘 .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4.
[4]刘永福.高师音乐专业招生现状剖析及对策研究[J].人民音乐,2007.
[5]周鹏,赖明谷,张霞.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性困惑、定位与策略探析[J].上铙师范学院学报,2015.
[6]郑晔,贾志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考[J].高教学刊,2016(05):212-213.
[7]周虹先,葛灵月.浅谈音乐类大学生就业创业——以扬州大学音乐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J].高教学刊,2016(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