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2018-09-15 08:56陈颖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小学

陈颖红

摘 要 本文从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体育教学对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从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自信心、社交能力、意志品质、合作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学科教学的渗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1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在小学体育课教学实践中,重视并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2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培养自控力,发展稳定的情绪

学校践行“美好人生,从心开始”的办学理念,用快乐构建教学活动。以“乐学、会学,享受体育带来终身的美好” 为教学理念。而且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不同强度的运动来促使学生在散发汗水的同时来减轻压力,加速新陈代谢,从而以一种更为饱满的姿态来面对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当前在校学生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心理上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失衡。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对这部分同学的心理康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不同强度的体育运动,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平衡心态,对维持心理平衡有独特的作用。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特别是要关照一些情绪较为低落的学生,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宣泄不良情绪,提升情绪管理的水平。为有需要的学生设置单项课程,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成长。

2.2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促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例如,有部分学生表现过于自负或自卑,不能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经常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其他同学的优点比较,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甚至会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在体育训练中主要体现出一些自信的学生会相信自己可以完成整个体育运动,即使存在问题,也会乐观的改正,不怕出错,甚至会有自嘲的心态来乐观的去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自卑的学生,则会选择逃避,害怕自己出现问题,并难以挽回。难以完成动作。体育教师要能细心观察,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表扬、鼓励,通过鼓励和赞扬来逐渐消除学生的自卑心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从根本上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乐观的去对待任何事情,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制定学习目标或是展开小组学习和团队学习等,方式来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对于一些较为自卑的学生,教师也不能进行强迫,而是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去建立自己需要的目标,并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找到自信,从而扭转以往自卑等问题。例如,在帮助一些自卑的学生找到自信时,体育教师可以设立相关的体育训练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可以相信自己,教师可以对一些较为自卑的学生进行篮球的投篮训练,由于投篮是一件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但是当成功投篮时,成就感也是呈倍数增加的,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篮球投篮活动,帮助每一位自卑胆小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来投篮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心底的斗志和自信,从而转变以往自卑和逃避的心态,勇敢的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3协调人际关系,培养交往能力

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包容学生存在的缺陷,也能让学生通过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来不断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进行自我完善。与此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还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友谊,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冲突,甚至可以将一些潜在的冲突进行化解。

在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便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小缩影,也是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很多体育运动中都是需要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完成的,在配合的过程中便免不了适当的人际交往,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特别是要锻炼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沟通协调能力,还要转变以往的授课方式和授课态度,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心态,以一种公平和民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尤其是在进行具有游戏情节的体育训练时,更是需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與学生一同进行游戏,并感受到公平、娱乐、团结的氛围,从而充分的发挥出体育课最大的价值。例 如,为了进一步协调人际关系,体育教师可以设立相关的交往和团体游戏来帮助学生逐渐的增强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信任背肩摔”游戏,由教师共同参与,教师与学生共同用手臂形成一个大网,并让一名学生站在高处,背对着教师和学生将身体向后仰,教师和学生需要利用集体的力量将学生抱住,避免学生摔倒,通过交流和信任更是可以促使学生可以充分的与他人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自信提及团体合作意识的提升。

2.4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

意志品质是正确的目的性、活动性和自制力精神的总称,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决定着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和建立,那么具有缺陷的意志品质便是在活动内,一切活动获得成功的最大障碍。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健学生的体魄,并且锻炼学生养成坚韧的意志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的最好方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更是可以决定体育课的效率和效果,也能检验学生进步的过程。例如,当体育教师发现学生整体的团结和信任不够时,可以采取一些如“信任背肩摔”等一些团体信任类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过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也可以通过多次磨炼和合作来打消学生自卑和自负的观念,并能有效的提升其心理素质。例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毅力,可以带领学生去进行“短程马拉松”或是野外拉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来提升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特别是在长跑中,一定有学生会坚持不下来,那么,教师需要在一旁进行鼓励和激力,引导学生更好激发出自己的斗志去面对后续的路程,通过挥洒汗水来证明自己坚持的结果是对的,从而充分的发挥出体育运动的价值。

2.5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激发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竞争的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合作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却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特别是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加强竞争的能力,从而赢得比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发地产生学习动力,不断进取,以便得到他人积极肯定的评价,也需要将这种竞争和合作的意识贯穿在整个体育训练和比赛中,以此来增强班级以及团队的凝聚力,也能促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价值,但是在具有竞争意识的同时,也需要直视失败,还要调整失败队伍中队员的心态,特别是要促使学生即使在失败时,也能乐观的去面对结果,并赞美对手,从而通过一种积极的竞争意识来面对后续的比赛。

总而言之,良好的体育运动对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地精神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体育教师更是需要监督这一重任,了解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擅长和短处,从而通过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来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并端正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赵丽.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文理导航旬刊,2016(09).

[2] 郁敏丹.淺谈田径教学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田径,2015(05):14-15.

[3] 芦超男.浅谈高职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新西部旬刊,2013(01):23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小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