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苏阳
摘 要 益智课堂教学中小组探究活动就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合作学习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力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融会贯通,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益智课堂 小组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是现阶段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分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更因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而使班级充满生机和活力,班主任也可以从劳心又劳力的苦与累之中解放出来。
我认为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以不变应万变,否则班主任工作就会越来越被动。为此在我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分组教学模式。现归纳如下: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教育界有句话说:“不教书的教教书的如何教书,不当班主任的教班主任如何当班主任,这是报怨教育专家。反过来这也是在提醒我们班主任,做为实践者,你思考过,反省过自己的工作吗?”班主任说:我们忙呀,班上我们要备课,要談心;班下我们要家访,要批改。难道平静下来,分析班级的现状,系统班级的管理,考虑下一步的打算,改善自己的管理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取高效率的课堂氛围,不是更重要的多吗?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经过多次实践,多次总结,得出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能力在成绩上的体现。以往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无法实现切实提高每一名学生学习能力及其成绩的提升,分组学习的提出成为了一个理论上可以改变现状的有效方式。因此说,好的教学环境不如好的学习氛围,好的学习氛围不如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分组学习”便应运而生。
2小组初建,特色纷呈
合理分组布局,小组内要注意学生能力的互补、小组间要注意能力的平衡,这样才能有利于小组内分享、小组间竞争的开展。我的做法一般是将学生分为四组,由于能力突出的学生较少,又要保证每个组的实力与各组间的竞争力,所以组数较少。而每个小组内的成员都按学习能力分为好、中、差三种层次,这样有利于组内能力互补,也有利于开展学习活动。小组制作组牌,组牌上注有组名、组训、奋斗目标、成员职责和分工,成员姓名及照片,这些都由组员自行确定。每个小组进行科学座位编排(不允许背对黑板),有考核和奖励办法(小组日积分、周积分、月积分形成集体排名),设置小组活动时间,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每个月末进行小组总结,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彰。
3实践合作,激发兴趣
讨论的前提是学生看书自学预习,结合学生预习情况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分配给学生时间,一般来说10分钟左右。先个人看书,自学探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学生个体、学生对整个组、组与组之间广泛深入的对知识的体会与理解。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否则,抽到提问板演时,会影响小组评价成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是整节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学生讨论的有效性不能自然生成,小组成员都会的问题,就形不成讨论,所以首先要有适合讨论的问题。其次要有讨论的对象,不同层次的讨论对象有不同的讨论方式,高水平的学生更多的是为低水平学生讲解,而相同水平的学生更多的是争论,是更高意义上的一种讨论。这两种讨论形式,是小组互动的主要活动方式。第三要有讨论的评价,根据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人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人也有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获得别人的重视,获得名誉、地位的需求,希望个人的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所以老师的评价与延伸是形成讨论的内动力。
一节课的成与败就是要看这一环节处理的如何,老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要特别关注学生谁与谁交流讨论,遇到问题怎么办,小组内的负责人如何了解组内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与哪一些同学交流都是在课前就做到心中有数。
小组的划分,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全班有着浓厚的学习气氛。每堂课依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遇到好学生也无法解答的问题,小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答案,使组内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都能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组内同学互相合作,逐步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这样,在共同参与中,在讨论答疑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最终能够体现在学习成绩的提升。而且,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乐于参与学习、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优秀个人素质,学校与班班级安排的各方面任务,各小组也能够争着去做,为本小组争荣誉,为本小组争成绩,小组凝聚力会发挥巨大的功用。
4参与意识增强、管理意识清晰
小组学习靠的是集体,一个人成绩再高也不行,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小组之间的竞争是全方面的评比,它不仅仅看的是文化素质,还要有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文化成绩高的同学不一定有其它特长,成绩差的同学也有他的闪光点,也能为小组作贡献。小组学习激发了一些中差等生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例如:我班刘子健同学基础差,文化成绩落后,但小组学习激发了他参与课堂、积极思考的潜在能力,面对设置的问题与教材、课外知识结合,有时还能给出精彩的回答。形成“兵教兵”、“兵帮兵”的良性循环。
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经验,在以后的实践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变化适时适当的调整个小组的人员构成,设置更有效的评比机制,在观察与思考中进行科学分组,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益智课堂中取得应有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