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课堂视域下日语专业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实践

2018-09-15 09:06陈诚段美芬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日语

陈诚 段美芬

摘要:在三个课堂视域下探讨和研究高校日语专业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及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境外实践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开阔了国际视野,丰富了三个课堂的育人体系。

关键词:三个课堂;日语;境外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H3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6014603

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这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全人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并逐渐形成了“三个课堂”的教育趋势。“三个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即第一课堂是课堂理论教学、第二课堂是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开展的多种校内课外活动和实验活动以及第三课堂为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是第一、第二课堂的延生和拓展,是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并能用于实践的重要性,而且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是社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拓展,是对外语类专业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语言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途径。那么如何培养日语专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是目前日语教学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的动因分析

第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贸等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需要更多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第二,高等学校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应将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开辟第三课堂中的境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该类人才的重要途径。

第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第三课堂不同于前两个课堂,它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以体现学生的社会价值。但是由于脱离了校园的范围,不同学校对该项工作的关注、参与、投入的差异,往往存在着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组织运行等问题。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能够促进第三课堂的发展和“三个课堂”育人体系的完善。

第四,在日本,跨文化教育和交际能力培养基本成熟,语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已经转型为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在国内,日语跨文化交际在方式、社会习俗、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上还有所欠缺。日语专业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境外跨文化的实践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日语专业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管理(一)构建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目标及意义

日语专业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以建立境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学生境外实践为突破口,推动第三课堂的建设,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并将境外实践教学环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跨文化交际能力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境外实践基地最大的优势在于为外语类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氛围和工作环境。学生能够在语言国家学习本国语言,深入了解本国的语言文化背景,更主要的是学生在了解中外文化差异的同时,形成对他国文化的包容思想。从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看,境外教学实践和实习形成的跨文化交际体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利于教学进一步的发展和改革。

(二)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境外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工作,对外语类专业而言,是实现“三个课堂”育人体系及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境外实践工作的问题,只有明确和解決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境外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构建了境外实践教学新模式。

1共建境外实践教学基地

笔者所在的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日语专业在2009年与日本大和语言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2013年与日本羽衣国际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为本校日语专业学生提供境外学习、实践、就业机会。其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自然的语言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日语使用的社会环境[1]。

2派遣境外实习生

境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后,由学生提出申请,学校进行资格审查。通过选拔,分批派遣学生赴日参加日本学校的学习和工作。每个实践单位安排专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并提供就业、升学咨询和推荐服务。

学校与日本学校建立基地后,先后有80多名学生赴日实践、升学和工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日语的社会文化并提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3境外实践教学纳入日语专业教学体系

学生境外实践时间一般为期一年,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四年本科教学,学校将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调整,构建了3+1或3.5+0.5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国内理论课程学生和1年日本实践。实践期间安排适量的理论学习,在日本学校的教师和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实践任务。最后,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安排在日方学校进行,答辩教师由我方学校、日方学校及企业人员三方组成。这样,使境外实践教学成为教学体系的有机组织部分,既能使学生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又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2]。

4建构语言加文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日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日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在经贸、旅游、文化等外事部门从事翻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为重点,建立了“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培养体系,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形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互相支撑和渗透的课程体系。并且,进一步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以交际所需、能力所用为选择、设置标准,优化了语言类、文学类和文化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等各类课程的比例。

按照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求,设置语言模块和文化模块。语言模块有语法、概论、外台等课程,语言能力模板有精读、视听说、写作、翻译、会话等课程。文化模块有日本概况、交流史、文学、社会文化等课程,文化能力模块有语言与交际、文化与交际等课程。同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还将专业延伸知识纳入选修课中,并开设科技日语、日本经济概论、企业管理等课程。

5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背景和文化背景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课程具体实施的主导者。为适应境外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能力等,更应具有厚实的实践背景和文化背景。为达到这一要求,学校建立了教师进企业培训锻炼、与企业双向交流的机制,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聘请国内和日本知名的专家来校讲学和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强化教师实践背景,学校还定期派送专业教师赴日学习,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同时,引导和鼓励教师从事跨文化的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工作。建立一支能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依托,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为日语专业境外实践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3]。

6建立科学合理的境外实践教学考评制度

学生在日本实践期间,不仅对其整个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督导,同时,还要对其实践进行最终总结和评定。学生将一年的实践收获以实践报告的方式提交学校,由中日双方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一年的实践做出综合评定。双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相关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期间的表现、思想动态、工作能力等综合评定实践成绩,其中日方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占60%,中方学校教师考核成绩占40%。最终考核除依据学生的表现外,也重点参考了学生实践报告中提出的实践收获,这样将实践成绩考评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总之,考评机制的实施可以客观且充分地考查出境外实践在实现“三个课堂”育人体系方面取得的成效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学生赴日实践,由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会出现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扮演多重身份,很容易出现不适应。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势必影响境外实践的效果,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确保学生境外实践顺利完成。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在日本实践管理过程中,摸索出了四方联动、四个环节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即“家、校、企、生”联动、“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三个环节,在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运行和管理体制。

1建立了“家、校、企、生”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的管理平台

学生在日本实践过程中,学校构建了快捷、畅通、互信的交流系统。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四方联动的交流和反馈的管理平台,即建立了“企、生”之间的管理平台、“校、企”之间的信息平台、“校、生”之间的管理平台,协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做好学生辅导和疏导工作。学生如有请假等需要,或出现工作问题、心理问题等可以在信息和管理平台上向学校、企业申请与寻求帮助,学校、企业和指导教师将会及时进行处理或给予指导。如在同一地点,实践学生较多,学校将选拔一名组长,实行境外实践学生自主网络化管理,负责学生在日本实践期间的联络和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家、校”信息网络平台,有利于学校和家长相互沟通和交流,共同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校、企”网络平台,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增进了了解,明确了要求,起到了互补的作用,有助于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的管理。指导教师全程“信息”跟踪学生、家长、企业。通过该平台,架起了“家、校、企、生”的沟通桥梁,实现了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提高了实践管理效率和实践质量[4]。

2“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三个环节的管理

学校学生在赴日实践前,制定了该专业方向的《海外践指导书》,实践前开设了相关的跨文化课程,如日本法律概况、日本地理、日本风俗等有助于学生适应日本生活和工作;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减少心理落差和缩短适应国外生活学生环境的时间。有计划地开展“日本文化进课堂”等系列活动,针对岗位人才需求、专业知识技能、成才就业观等,对学生开展素质培养,使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提前为在海外生活、学生和工作做好准备。

实践中的管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说、多练,将了解的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经营模式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总结、记录和反思的习惯,为以后在海外生活和工作打好基础,《海外践指导书》中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完成10篇实习周记、2次月末总结、1次报告;指导教师每月通过信息平台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查看和通报,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记录也可为学生实习评价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依据。

实践后的管理。一是满意度调研。在学生实践结束后,进行调研,了解实践过程中的情况,作为实践教学改进的依据。二是分享经验。以讲座和谈论会的形式,请参加过实践的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和体验,并进行记录整理。三是建立实践档案,帮助学生在专业素养和心理上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并为实践教师提供辅导依据。

三、结论

境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完善了“三个课堂”育人体系,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80多名学生境外实践的研究证明,境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首先,使学生在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社会责任感和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次,在语言学习方面,听力、口语提升很大,对日本文化的有较深入的理解;再次,学生通过境外工作、学习和生活,融入所学语言国家,亲身体验,与人交往,感受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了解不同的文化,进而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能培养对外国文化的接纳和宽容,使自己具有了宽阔的视野和胸怀。

日语专业跨文化境外实践教学是“三个课堂”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真实自然的语言文化环境和工作环境。但作为一种处于探索阶段的实践教学,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境外实践基地是有限的教学资源,如何实现与本地区的实践相结合?如何将经验本地化,实现国内外实践相结合、经验相互借鉴等。

参考文献:

[1]刘慧云.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8):79—81.

[2]文铮宇.高等学校口语专业海外实习项目的意义——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3(18):306—307.

[3]邱杰.日语本科专业海外实习模式探索[J].宁波工程學院学报,2012(4):7—11.

[4]张艳虎.大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的开拓与管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7):9.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高校创新实践能力教育与三个课堂有机整合的实践探索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日语被动态的构成及翻译方法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