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水产》 张恒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近几年,华中黑斑蛙养殖面积呈几何式的非理性的暴增,造成市场局部得供过于求,黑斑蛙的价格呈跳崖状的暴跌,严重的打击了黑斑蛙养殖业的积极性。
据悉,从2015~2017年期间,黑斑蛙的价格经历了从最高峰的30多元/斤到最低迷时期8元/斤的跨越,低迷价格一度持续一个多月。随着产业的调整,今年黑斑蛙的发展势头有所回升。
从2012年发展至今,黑斑蛙人工养殖已经实现全程饲料投喂,养殖区域从最初的四川、湖南等少数几省逐步扩张至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广东、江苏、重庆。其中在湖北(主要分布于潜江、仙桃、监利)、湖南(主要在益阳、岳阳),总体养殖面积超过4万亩。
黑斑蛙
青蛙帮创始人赵宇江介绍,今年华中地区黑斑蛙的养殖面积增加了50%~60%。对于养殖规模暴增的原因,他认为,首先黑斑蛙的养殖成本较低,如果管理到位,无重大病害,其养殖成本可以控制在8~9元/斤,而市场价格却远超这个数字。此外,在华中地区相比其他品种,需要的养殖面积并不大,单位面积利润较高,按照亩产2,000斤计算,其利润在华中区算是比较可观的。
目前,华中地区黑斑蛙的市场价格幅度在20~25元/斤之间(规格5~7钱),相对往年同期而言,蛙价波动不大,基本持平。
近年来,华中地区黑斑蛙养殖的规模剧增,不少人都加入了养蛙行业。其中10~20亩的小面积养蛙利润可观,亩产最高可以达到3000斤,如果争取早上市甚至可以卖到25~30元/斤左右,利润空间可观,因此吸引了更多养殖户。
“这个行业发展起来是非常快的,因为养殖群体年龄普遍比较年轻,作为养蛙的主力军,大部分养殖户素质比较高,理念比较先进,手里资金也比较充足。”天门粤海许金杰介绍。
他认为,这几年来,不少人看到了水产养殖的前景,纷纷回乡从事水产养殖,在经过对比后,部分人看中了养蛙行业。因此,现阶段部分养殖户暂时还缺乏养殖经验,还需要学习以及管理经验的积累。
“由于养蛙的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本身不是搞养殖的,因为养殖经验不足,亏损了的人也不少。大面积的养殖,如果加上管理不到位、人工成本、基础建设,亏损会很严重,相对而言,20亩内的小面积养殖则亏损不大。”
每年的3月底至5月是黑斑蛙放苗的高峰期,一般为每亩地挖3个塘,投放的蝌蚪密度为5万尾。据介绍,3月底投放的蝌蚪大概55天就可以上岸了,4月中旬投放的蝌蚪则需要40天左右才能上岸,而5月下旬放的苗大概20多天即可上岸。在投放密度上,最高可以达到3,000斤/亩左右,一般维持在密度1,000斤/亩左右为宜,总体成活率大概为30%~40%。
接下来(7月初),3月份投放蝌蚪的这批蛙将陆续上市,其中成蛙在8月底或9月开始大量上市,再加上病蛙也会冲击一部分市场,所以届时蛙价会会被严重挤压,价格最低可能在10~11元/斤。
黑斑蛙
“7月份之前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8月之后价格会开始下跌,因为很多养户的蛙将达到上市规格。现在价格高是因为市场上规格蛙(5钱以上)还很少。按照往年的经验,8月开始持续下跌,10月将达到最低。”赵宇江说道。
据介绍,今年华中地区歪头病(脑膜炎、白内障)出现时间较早,6月已经开始发病(往年最早都要7月中旬才发病)。
要知道,以前有不少市场是禁止蛙类买卖流通的,而如今大部分市场逐渐放开蛙类流通,这推进了养蛙产业的发展。此外,深加工蛙产品也在开始推进,在若干年后蛙类深加工成熟后,养蛙的面积将会扩得更大。如今,蛙类的消费市场逐渐慢慢扩大,衍生出了不少以蛙为主题的特色餐馆。
至于黑斑蛙,虽然现阶段有逐渐开放市场,但暂时没有完全开放,比如武汉只开放了一个市场交易蛙,所以会有部分有资源的人会压低销售价格,从而垄断市场。这两年,随着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这种情况也在有所改观。
有人认为,如今蛙类市场大环境将越来越好,养殖面积还将继续增加,在饮食端(如蛙主题餐厅)以及一些深加工的休闲食品产业、蛙油等保健品产业等推进下,蛙类将是在华中地区是继小龙虾后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品种,如今甚至在甘肃等偏远地区也开始有人养殖蛙类。
“这个行业短期内我还是比较看好的,至少在3年内,鉴于消费市场在增大,吃蛙的人增多,深加工的发展,整体养殖规模还将持续增加。”赵宇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蛙价没有大幅下跌的趋势,因其中还有很多技术环节需要突破。病害成为制约黑斑蛙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市场也不会有很高的供应量,特别是今年发病更早,发病率更高,所以整体市场供应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大。”
即使蛙类产业逐渐火爆,但仍有风险。对于不断加入养蛙产业的新养殖户,许金杰建议:没有经验没有出过苗的最好就直接买苗,虽然成本会增加一些,但是后期养殖会比较靠谱,青蛙的成功有60%在苗种期,决定了一年的成败;后期的日常人工管理一定要管理好,做好吃苦的准备,要亲力亲为;不要盲目投资,被炒苗从业者蒙蔽,或者跟风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