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娜
至今回忆起在苏州大学学习的经历,我仍然心潮涌动,激动不已,它让我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苏州大学承办物理国培已有5年,他们建立起了完整的物理教学培训体系,不但有权威教授讲座,还有很多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案例。
在培训过程中,教授们为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物理教育要回归兴趣的培养,兴趣要依附于亲自体验,亲自体验源于实验,教育重在培养物理思维,继而培养综合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科学家们经历的过程,有过类似的科学家们的体验,这需要物理教师设立一个场景,让学生重新经历科学家们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旁观者。”这是物理老师的责任。单纯地讲,就好像吃过糖的人告诉你这是甜的,但你并不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甜味。只有做过实验,学生才会有切身的体会。这个道理老师们都明白,但是在自己的课堂,就会因种种原因被忽略掉。
教授举例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脚底绝缘单手握火线会不会发生触电现象?问在坐的培训教师(黑龙江省15位,西藏50位,河北省45位)有几个人在课堂上真的给学生当场演示过,举手的老师寥寥无几。培训结束后,大家各自回到工作岗位,一位河北的老师在群里交流时说:“今天还是没有鼓足勇气去单手握火线,虽然明明知道是没有危险的。”其实不是学生没有兴趣,而是老师们做得不够。
讲座时,南京师范大学仲扣庄教授领着所有老师做了几个实验,其中一个就是用绳子拴住晾衣架,然后放到耳边听敲打衣架的声音,这时非常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听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声音,如果不是亲身体验,我是不会相信的。如果由老师带领,让学生亲自做这个实验呢?那些不喜欢物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会通过这样的一次体验而被激发出来呢?
有老师说学校处于偏远地区,实验设备很落后,我们怎么做实验?在讲座中,我看到了很多物理學界的教授专家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利用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开发出来的小实验。比如出身音乐世家的黄恕伯教授,用吸管、铝塑管、铁丝、电磁铁、簧片等小物品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能演奏的乐器。这个实验不但体现了一个学者真实的探究过程,更展现出了一个物理人的生活情趣。观摩当地学校的课堂实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实验所用的仪器,并不都是高端、精密的,更多的是生活化的仪器。
在与江苏苏州振华中学的申洁老师交流时,我说出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询问在哪里可以获得常用的实验实例,申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玩具店、超市生活用品以及动画片,要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基础,弱化知识点的讲解,多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如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掐腰透明花瓶的不同面,通过不同的透镜效果间接地教育学生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再如利用盖杯实验让学生体验大气压,用筷子提米感受摩擦力,等等。这些实验大多出自教材中的“做一做”,一般教师都会一带而过,而申老师不是这样,一定要带领学生动手完成,并且把实验的成果拿出来,再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抛出来,让好奇的学生回家继续动手实验。同时,申老师还强调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自己的方式来实验,不一定要按着教材中步骤,也许学生还会有新的发现。
当课后有部分老师向申洁老师要实验的视频资料时,申老师还特别告诫:老师一定要自己先做一做,自己做到的才是体验。这时我想起来曾经看过的一个关于何泽慧院士的访问,当白岩松问到:“你是如何发现铀核裂变的新方式的?”其实白岩松是想引导何泽慧院士描述一下发现的艰难过程,可是她只是淡淡地说:“看到了就发现了。”在何泽慧的世界里,科学是不需要渲染的,科学是真实的,探知真实的结果就是最大的乐趣,在探知的路上会有失败,但那份坚持和不功利是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我们不是院士,但我们要具有物理学科的意识,我们应该有物理人的追求,做一个探知科学本质,追求事物真相的物理人,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接近事物的真相,才能让他们爱上物理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