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研究

2018-09-14 11:00蒲文娟
青年时代 2018年16期
关键词:认同践行民族地区

蒲文娟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规范全民的价值与行为。在刚刚结束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了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复杂多样,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呈现出不同的状况,针对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研究,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践行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对西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少数民族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内化。如果缺失了心理认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在民族地区就可能会被标签化和浅表化。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也重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我国是一个统一和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人数占我国人口的8.41%,[3]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然离不开民族地区群体。

本研究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为例,通过调查走访了解东乡族自治县社会成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思考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路径,提出增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及建议。本次调查主要以发放问卷、个别访谈为调查形式,选取对象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等分布范围均较为广泛、跨度较大,从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客观准确。

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追求的本质,是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的理念。任何社会价值观首要的以及基本的功能都是该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旗帜,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思想旗帜以及各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出社会主义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价值理念,是引导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并在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和丰富起来的新型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进程中的创新形态,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顶层规范,对于凝聚和形成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认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形成各民族团结统一战线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以及行为方向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国家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首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与其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渗透,逐渐内化为每个人的价值导向与行为准则,才能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民族的团结。

(一)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尺度和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尺度和规范,作为社会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作为公民个体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生的目标、意义以及理想和生存状态。作为民族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较高比例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是我们国家发展环节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习近平總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4]由此,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族地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仅巩固了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也扩大了我党在民族地区的群众基础, 巩固了党的执政领导地位,对于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减小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差距,增强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二)弥合分歧、凝聚力量的重要粘合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弥合分歧、凝聚力量的重要黏和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基本精神依托。丹尼尔.贝尔指出, “任何社会都是一种道德秩序,它扎根于一种共同的价值体系。”他认为文化价值系统为经济提供方向,“经济政策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十分有效,不过只有在塑造它的文化价值系统内它才相对合理。”[5]核心价值的崩溃往往是旧社会解体的先声,同样,新社会的诞生也以核心价值的形成为先导,核心价值的完善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支撑。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形成以核心价值理念为主旨的主流价值观念,公民个体对社会的认同感就会降低,社会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减弱。同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不言而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着丰富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本身就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理想前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包涵着勤劳自强、创新进取的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经济发展树立起了做人的标杆,为建设法制经济构建了道德的基础。[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这些元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这些意识都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都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推动着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同时实现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的关键又离不开全国各民族人民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接纳和融合。民族地区往往处于文明发展的源头地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差异的溶解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差异的“溶解剂”。核心价值理念一旦确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共识,将有效溶解与社会主流价值分化乃至对立的价值观念。价值观的整合作用不是以国家机器的强制手段来解决思想领域里的矛盾与冲突,而是通过吸收非主流价值中的合理成分,同时对其消极的、负面的成分进行有效调适,溶解不合理的成分,最大限度扩大共识基础,从而达到价值整合的目的。

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欠缺

理性认知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前提和起点,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阶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性的认知,首要的是对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以及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在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然而以东乡族为例,调查与研究表明,东乡族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认知情况不尽如人意,关于“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知道,但不了解”的最多,有47人,占调查人数的56.47%;而“非常了解”的仅占调查人数的32.94%;在辨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相关问题上,占调查人数73.49%的人选择错误或放弃选择。由此可见,东乡族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缺乏相应的了解,对其整体认知程度偏低且理性认知欠缺。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偏弱

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是个体或社会共同体在观念上对某种价值形式和体系的感知、共享和认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定位。而情感认同则表现为对信息以及信息选择的过滤作用以及对认同过程的激发作用,具有导向和动力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准则。为考察东乡族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同度,我们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选项,让调查对象进行排序。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上,东乡族群众对“和谐”“平等”的认同度最高,“和谐”占3.57;“平等”占3.71,反映出东乡族群众对社会和谐、平等的诉求最为强烈。

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观,选择频率最高的是“诚信”,占3.43; “友善”占3.29;

而上述民族地区人民对其认同度高的内容,经调查访问发现,也是其民族文化中的关键内容,例如热情好客,崇尚正义是东乡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因此群众对平等、诚信、友善以及和谐有较高的认同度,而对于自身民族文化中未涉及的部分,则很少产生认同感,这表明民族地区人民对着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偏弱。

三、增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及建议

(一)多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社会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经过一个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而认同的基础是认知与接受。由于受文化程度、认知范围和能力的限制,少数民族群众往往只能形成零散的价值观,不能自觉地形成科学系统的价值观念,因此,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要依托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平台,加大对少数民族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地区各级教育机构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要依托道德讲堂。组建由学者、道德模范等组成的宣讲队伍,让道德讲堂进机关、学校,进乡镇、村寨。尤其要通过鲜活的事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通过道德楷模的力量,倡导真善美。三要依托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公共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媒介传播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网络文化中,使互联网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因此,在民族地区,应大力挖掘民族传统节庆、纪念日等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举办富有内涵的群众性庆祝及纪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表演及体育竞技等群众性文体演出,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进民族地区博物馆、图书馆、活动室、运动健身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地区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使他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实践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3]佟德富.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4]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2).

[5]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8頁.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认同践行民族地区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