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凌意識需加強

2018-09-14 10:39
澳门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資訊意識校園

近年澳門校園欺凌事件不斷,其他類型的事件亦頻頻發生,或與教育不足及通報機制未夠完善有關;根據“2016華人網絡霸凌調查報告”指出,澳門在二十四歲以下的受訪者有逾七成曾受網路欺凌。香港及臺灣均成立了與反欺凌有關的組織,澳門是否有需要參考鄰近地區,成立反欺凌的組織或專責小組,以保護受欺凌者及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馮紫華透露,過去坊間有不同的調查報告,教青局在處理學生輔導個案時亦會留意欺凌行為個案的數量,近年來亦將網絡使用行為列入輔導統計選項當中,以便掌握網絡欺凌的相關情況。

互聯網如今在社會非常普及,青少年接觸網絡世界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除了在校內開展關於互聯網主題的學生輔導活動,內容包括分辨真偽訊息或對價值觀影響不良的資訊、在網絡世界如何保護自己、識別互聯網的世界等;在社區或教育中心也會開展一些善用互聯網的輔導或教育活動,幫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在進行活動當中亦會提醒青少年,互聯網可以讓我們更快地取得資訊和知識,在資訊準確的網站上可以索取到正確資訊,要培養良好的素養和正確的態度,包括分辨安全資訊及網絡陷阱,對於別人的留言給予尊重,也不要隨便向別人披露自己的個人資料。在這引導青少年使用互聯網過程當中,家長的參與亦很重要,建議家長可在家中觀察子女在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瀏覽甚麼內容,可抽一兩個主題來與子女討論資訊的真偽,讓子女提高對網路資訊的識別能力。

王國英直言,校園事件頻現,並不是學校與教青局的溝通渠道出了問題,乃是校方和老師的危機意識不足所致。在校園欺凌調查方面尚未有政策規定之前,老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多關注學生,老師亦可在相關課程中以舉手形式來做即時的調查或投票,隨後作出跟進輔導,亦不失為一個好的臨時解決辦法。

傳統欺凌方式都是可見可聽到的,但網絡欺凌更令人擔心,因為未必能夠及時發現,而傷害又是最大的。學校會加強資訊或網絡素養方面的教學,通過不同的渠道強調有關網絡安全及資訊發佈的責任,教學人員需客觀地結合即時的社會事件進行講解,教會學生如何面對,明白發放訊息時自己要負上責任,或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鄰近地區已成立相關組織值得參考,澳門確實沒有相關組織,但這需要官方工作部門作相關的跟進,畢竟會牽涉學生的私人問題、法律問題等等。司法警察局轄下有一個關注少年組,類似香港的少年警訊,與學校互動密切,成員本是學生,主要負責防止校園罪案的發生,可多渠道收集隱性的校園欺凌事件,近年更開展校園小先鋒的培訓及推廣活動,在這方面可再進一步,可強化他們的職能,同時關注校園欺凌,與教青局密切配合,做更多的宣傳,讓更多人知道。

梁啟賢表示,大家花在網絡世界的時間比現實時間還要多,網絡欺凌的比例上升是一定的。需透過長遠的教育,讓學生明白如何正確使用網絡,沒必要把太多的私人生活上傳至網絡,避免把自己完全暴露在一個陌生人可探尋的地方,需培養保護自己的意識。

社工會進行駐校的輔導工作,與學生更為親近,可組織成立反欺凌的小組,或可令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更高,使學生用本身的力量推動反欺凌意識、防止欺凌的發生,或會比另外再成立一反欺凌組織更有效。

欺凌確實是不對的相處手段,但不能通過獎罰令學生不做某些事,而是要讓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下次才不會再犯。因此有時學校不能只著重處分和輔導,讓雙方修復關係也是重要的一環,學校可引入“復和會議”的機制,讓已有歉意的欺凌者可向受害者正式道歉,受害者也能夠釋懷,雙方可以恢復關係,對所有人都有一個好的、正面的作用。在法務局其實有相似機制,主要是讓一些校園暴力事件的當事人互相恢復關係,這樣的方法亦可適用於校園欺凌,不過在校園推行仍然需要宣傳。

周遠恩指出,澳門在預防欺凌方面仍然有進步的空間,包括使機制更加完善、指引更清晰,除了在學校向學生進行教育外,亦要向家長加強宣導。

2016年,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的青年服務團隊與鄰近的華人地區機構聯合進行了一個網絡欺凌的調查,發現澳門的網絡欺凌有上升的趨勢,不過這是坊間收集而來部分數據。其實教青局每年都會整理校園事件的報告,擁有較為正確且全面的數據,若能由政府牽頭,以相關政策成立反校園欺凌的團體,其他社團則作出相應的配合,進行大型的校園調查,然後再作深入延伸的工作,為校園欺凌發聲,整體的效果會更好。

猜你喜欢
資訊意識校園
阅读理解专练(三)
A Misunderstanding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校园拾趣
激流暗湧 利益碰撞 菜鳥順豐懟打 挑戰網路安全新法
土逗校园
蔡英文對大陸政策焦慮,搞出保防法
土逗校园
5分鐘搞定上千密碼銀行卡盜刷黑色產業鏈揭秘
三大法則定成敗 傳統企業如何做好互聯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