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輔
有一成語典故叫:亡羊補牢,大意指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避免繼續出現損失。筆者認為,亡羊補牢典故,就很貼切近期澳門多個的士司機團體共同推出"誠信的士"情況。據報導,6月14日,大約50 架的士參與“誠信的士”啟動儀式,有交通局官員、立法議員等嘉賓為現場的士貼上“誠信”標誌,讓乘客更易辨認安心使用服務。的士團體負責人所言,“誠信的”的推出,是因應少數害群之馬搞衰業界和澳門形象。可是,能否真的立竿見影,包括政府、業界暫時都不能斷言,畢竟,造成本澳的士業行業形象低落的局面,是冰凍三呎,非一日之寒,如今,旨意推一個自願加入的形象工程,就能扭轉乾坤“變天”的確非易事。
據本地新聞報導,5月14日,一名涉及85宗濫收車資、拒載等的檢控的的士司機,涉濫收逾5培車資兼禁錮臺灣女遊客車內。一個月後的6月14日,再爆出的士司機懷疑禁錮兩爺孫乘客。而不到一周的19日,一名專門在路氹酒店“劏客”,且有數十宗違規之“黑的”司機,深夜突然發難用粗口“問侯”乘客並將對方 “禁錮”車廂內。
在如此短期內,竟能連續發生多起情節惡劣的禁錮乘客事件,駭人聽聞,也令澳人汗顏。“來的都是客”對的士行業而言,乘客正是他們的米飯班主,如此對客,和打爛自己飯碗有何分別。在本澳的士司機是正當行業,絶大多數的司機都深明此道,也樂意帶給客人友好的乘車體驗,對那些漠視法律的害群之馬搞衰業界和澳門形象感到不耻。但是,一而再的個案又如何令外界對的士有一個改觀的看法?
眾所周知,本澳的士亂象一直是街知巷聞的事,而政府的處理手法不力,也是飽受社會批評和質疑的事。本澳的士服務的群體主要是遊客,作為旅遊城市的待客之道,本應抱持著來者皆是客的好客態度對待,但事實如何呢?2017年全年的士違規共5,491宗,57.9%屬濫收車資;單是今年首季,的士違規1,371宗,57%屬濫收車資,已繳罰款為 235,000 澳門元。以去年十一黃金周首四日為例,的士濫收車資及拒載數字共96宗,佔整體檢控八成六,比例較大,平均每日24四宗,每小時1宗。這種待客之道,豈能期望令到遊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旅遊體驗呢?再講,我們見到的是當局檢控的數字,而未被檢控的違規情況恐怕還要多很多。
其實拒載、揀客、濫收車資等亂象,市民對此已是見慣不怪,然而,最近更嚴重到有涉嫌性騷擾、侮辱、禁錮、勒索行為,一再登上本地新聞頭條,嚇煞旁人。可以想像,久而久之,當整個行業的經營氛圍如此惡劣,令人產生對本澳的士行業,甚至對澳門這座城市產生負面的的印象,這些就不是某一個行業自身的生存問題,而是關乎一座城市的形象,一個政府的形象,以及當地人文質素高低的真實反映。
正因如此,多年來,每當社會上出現的士不法行為,當局抱持大力打擊的手段,然而,遺憾的是,無論從加大執法力度還是打擊力度,皆不治標更不治本。老實講,作為旅遊城市,的士就好似擔當起一張城市名片的作用,但偏偏澳門的士不爭氣,這些死結如何化解? 這些一直是業界必須面對的,也是發牌方的監管機構不得不面對的尷尬局面。
目前全澳黑的(一般的士)共有1,495 輛、電召(特別的士)91 輛。照理講,每年3千萬遊客入境,可謂生意長做長有,但是如此好景之下,卻仍有司機選擇漠視法律,“劏客”是家常便飯,甚至有人不惜做出犯罪行為,傷害遊人的同時,也傷害到行業的形象。是故,社會一直有爭議,修改的士規章不能再拖,政府也因而處於被動的局面而飽受批評。若說劏客和拒載是出於賺錢的單純動機,那麼一再出現司機把客人反鎖車箱,甚至辱駡乘客,這樣的惡劣行為,正正是反映立法、修例加強監管的重要性,因為,當打擊、監管,以及軟性的安撫,都做足了,若情況仍不見到有改善的話,似乎當局要思考其實根本問題在哪里,才是治本之道。
本人認為,當一切努力都做足,仍不能治本的話,當局不妨思考從管理司機著手,比如公司化管理司機,從源頭上規範司機資格,將司機的行為納入公司監管範圍,以約束其不法行為。另一方面,加大罰則,也是社會共識,是不二之選,無奈修改的士規章一拖再拖,停滯不前,社會失望。
(澳門/朱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