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个环节被有些教师视为“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弃,那就是词语教学。尤其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在一些课堂中更是沦落到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
可我认为,词语做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基础;词语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我们要领学生品析词语,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那么,提高词语教学实效的方法有哪些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在学习“负荆请罪”一词时,我先让学生读“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然后概括词语。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前面的句子,就可以回答出负荆请罪。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讲授《翠鸟》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哪里能看出翠鸟羽毛颜色“鲜艳”,学生找到“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在找句子的同时,学生就理解了什么是鲜艳。
动手操作理解词语。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动手做一做就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对文字的抽象理解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有趣的动作,使得识记更加扎实、有效。例如第三册《识字二》中出现了很多与手的动作有关的词语,我就让学生作“拿书”“翻书”“递书”的动作,然后比较着做“扔”“投”等动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些动词的使用方法也被牢牢地印在了他们的脑中。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渐渐地”一词,我事先准备了一个装了橙汁的透明水瓶,把橡皮当作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水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就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了。
结合近反义词理解词语。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過,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近反义词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常用且有效的词语教学方法。
近义词比较是让学生在同样的语境中换一种说法,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体悟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讲信用》一课时,出示句子“爸爸惋惜地说:‘唉!小珍没有来,李伯伯家你也没去成。当初就不该等她。”让学生给“惋惜”换一种说法,学生说“可惜”,马上有人说惋惜的程度更深,更能表现出爸爸的遗憾。这个练习帮学生理解了“惋惜”的含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反义词比较则是通过找出相反意思的词语,形成强烈的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联系,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这种联系。例如“天蓝、草绿”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天空的蓝色、小草的绿色;而“瀑布、隼”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图片、标本等进行理解。在教学“柔软”这个词时,让学生先找找文中用“柔软”形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柔软的,柔软的东西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帮学生更好地理解“柔软”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各个击破法”理解词语。汉语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利用合成词的特点,先将合成词拆开解释,再将几个意思相加,这个合成词语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了。例如教学“与众不同”一词时,把词语拆成“与”“众”“不同”几部分。“与”是和的意思,“众”代表大家,“不同”就是不一样,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就是词义“和大家不一样”。
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补充法理解词语”“多语境理解词语”等。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南马路学校)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