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方式的几点思考

2018-09-14 10:50赵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高校学生

赵琳

摘 要: 高校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动者。顺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培养具备法治素养、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政治担当、历史使命。本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提出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方式,既要坚持把法治教育的要素植入校园文化建设,又要坚持把法治教育的素养作为师资队伍必备能力,同时还要坚持把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解决高校学生法治观念淡薄、法治知识匮乏和法治信仰缺失等现实问题,努力培育一支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高素质合格建设者。

关键词: 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8)03-0023-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高校作为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阵地,应当担当起法治素养培育的职责和使命,切实把法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教学位置,不断强化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培养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的高素质青年人才。

法治素养指通过法治知识的获取与运用,有效树立法治意识、坚守法治信仰的能力体现。高校学生的法治素养,是高校学生在长期学习、生活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法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2]这就要求高校把法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教学位置。众所周知,十二年应试教育体系中似乎没有把法律知识纳入教学范畴,法律知识在中小学课堂内外的传播极为有限。进入大学后,仅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公共必修课为高校学生提供法治教育,势必造成高校学生法治知识缺乏、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能力欠佳、法治信仰丧失等现象的发生。近年来,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令人匪夷所思的“马加爵事件”“复旦黄洋案”等校园惨案表明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和法治教育工作。如何顺应“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强化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是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和肩负的职责和重任。

一、坚持把法治教育的要素植入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向心凝聚,是社会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以学生为传播对象、以校园为传播阵地、以课外活动为传播内容、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坚持把校园法治环境建设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相融合、相对接,营造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良好氛围,是高校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把法治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各高校必须把《宪法》等党和国家重要法规纳入学生的普及学习篇目,植入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教师讲授《宪法》时应该:“教育学生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要求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要求学生增强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3];学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他们的“四个自信”;要普及高校学生法治知识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了解校纪校规;要开设校园法治教育在线平台,跟进法治信息、法治事件,启发学生的法治兴趣点,引导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增强抵抗外界复杂环境的心理素质,提高运用法治的能力。二是要加强法治宣传的力度。学校要积极发挥校园广播、报纸、媒体和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现代网络宣传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组织学生开展法治咨询实践活动、举办法治知识竞猜、模拟法庭情景重现等法治教育活动,使校园形成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气氛的感染、熏陶中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法治教育文化活动。学校要经常开展法治主题班会、法治宣讲、模拟法庭、案例现身说法等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文化中,认识到遵纪守法的必要性、违法乱纪的危害性,意识到权益受侵时要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意识到违反法律将受到法律制裁,让学生在文化教育中形成遵纪守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四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内外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学校要加大校内司法宣传和后勤管理的力度,配合所在地区公安部门对校园周边各行各业的防范整治工作,不断增强法治观念,优化校园法治环境;着力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在管理实践中切实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总之,高校法治教育只有长抓不放,才能使学生自觉抵制各类腐朽思想的侵入,远离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从而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行。

二、坚持把法治教育的素养作为师资队伍必备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4]要教授学生法治知识,教师自己要先受教育。学校必须把法治教育的能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重要内容。首先,学校必须招录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学教师,加大教师法治教学能力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培训途径提高法学教师业务水平。其次,学校必须积极推进教师的理论更新,定期组织教师到法学专业名校学习研修,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教师法治教学实践能力“大比评”、校园法治研讨讲坛等活动,聘请知名教授专家学者、法制部门领导举办法治讲座,提高教师法治教学的实践能力。再者,学校必须适应“00后”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分组讨论、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影片展示剖析违法乱纪犯罪案件,以提高法治教育质效。

三、坚持把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指人们心理各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学生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素养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成長阶段,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遇到矛盾、冲突、压力难以控制住情绪并作出正确的选择,甚至可能出现违法犯罪事件。违法乱纪事件大多由学生法治意识淡薄所导致,其中部分原因来自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生命意识薄弱, 缺乏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考, 不懂得生命的价值, 也不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 因而容易轻易处置自己或他人的生命。”[5]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研究员发现:16%~25.4%的高校学生会出现心理障碍,特别是以神经衰弱、焦虑不安和强迫症为主。高校法治教育不仅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法治知识,而且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真正让学生的法治知识内化为法治意识、法治观念。首先,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定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宣传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恐慌,驱除挫折感自卑感,矫正不良心理行为,用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学习生活,避免因心理障碍而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学校要建立学生线上、线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满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求;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要采取重点管治、专人辅导、及时治疗等服务措施,将违法犯罪苗头遏制在萌芽阶段。再者,学校要做好后进、失足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歧视、不排斥这类群体;要用真诚关怀和无私关爱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法治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重返正道,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培育是独特性与系统性的教育工程,也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融合工程。高校应始终坚守法治信仰的理念,坚持以提高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为导向,摆脱传统法治教学模式,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等方式发挥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及社会资源合力协作的作用,努力拓宽高校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途径,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知法、学法、懂法、用法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秦金月. 中共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EB/OL]. 中国网,2017-10-18. 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 光明日报, 2017-05-04 (01).

[3]曾颜璋, 罗万里. 法律教育应注重大学生权利观念的培养[J]. 理工高教研究,2004(6): 106-107.

[4]吴 晶,胡 浩.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光明日报, 2016-12-09(01).

[5]邱文婷. 一年级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J].科技信息, 2008(35):330-331.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日本国民法治素养培养体系研究及启示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