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括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 宜昌 443003)
七氟烷已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1]。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半衰期为3~5 min,且不会因输注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它已被证明对大多数患者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微[2]。全身麻醉维持时联合应用瑞芬太尼泵注及七氟烷吸入已经成为常用的组合方式[3]。但是这两种药物在麻醉苏醒期引起的躁动及痛觉过敏成为围麻醉期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用合适的药物来抑制上述不良反应,国产纳布啡在2015年上市,笔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静脉注射纳布啡,观察发现其对痛觉过敏与躁动的抑制作用明显,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2月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选患者ASA均为Ⅰ~Ⅱ级,年龄40~52岁,平均(46.2±3.1)岁;体重49~62 kg,平均(53.8±4.9)kg;身高155~166 cm,平均(161±15.2)cm。患者均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患者ASA分级、年龄、体重、身高、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前常规禁食8 h,禁水2 h,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长托宁0.5 mg,鲁米那100 mg,入室后用GE Datex-Ohmeda S/5麻醉监护仪监测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鼻导管给氧(2 L/min),同时建立右上肢外周静脉通道。术前15 min开始麻醉,全身麻醉诱导给予0.08 mg/kg咪达唑仑,0.15 mg/kg依托咪酯,0.6 mg/kg 舒芬太尼,0.6 mg/kg罗库溴铵。60 s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接Fabius Tiro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调整呼吸参数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在30~35 mm Hg(1 mm Hg=0.133 3 kPa)之间,麻醉维持均采用瑞芬太尼泵注(1~2 μg/min·kg)、1%~2%七氟烷吸入,适时追加罗库溴铵(0.1 mg/kg·每次)维持肌松。手术结束时中止全身麻醉维持。试验组静脉注射纳布啡(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51001)10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5ml,5秒匀速注射完毕,对照组以相同速度静脉注射5 ml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两组患者均进入麻醉后恢复室,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呼之睁眼,自主呼吸恢复,呼吸频率12~20次/min,SpO2≥95%,VT>8 ml/kg。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T0)、拔管后15 min(T1)、30 min(T2)的MAP、HR及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拔管后不良反应(躁动、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发生情况。
2.1患者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年龄(岁)体重(kg)身高(cm)观察组5044.1±4.654.8±6.6160.5±16.3对照组5047.8±2.652.6±3.2162.8±14.1
2.2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组50123.1±23.13.01±0.915.80±1.69.5±3.3对照组50126.2±21.63.00±1.025.75±1.28.9±3.1
2.3两组患者苏醒后不同时间点的MAP、HR及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躁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指标组别例数T0T1T2MAP(mm Hg)观察组5069.1±10.1①69.3±11.2①70.1±12.1①对照组5076.2±12.177.2±12.478.1±13.1HR(次/min)观察组5071.1±9.1①73.3±9.2①74.8±9.1①对照组5089.2±8.990.1±9.190.0±8.9VAS(分)观察组501.4±0.3①1.4±0.3①1.4±0.3①对照组502.2±0.42.3±0.62.3±0.6Ramsay(分)观察组504.4±0.8①3.9±0.8①3.7±0.7①对照组502.4±0.52.3±0.52.3±0.5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1 mm Hg=0.133 3 kPa
表4两组患者躁动、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躁动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观察组503(6.0)①12(24.0)3(6.0)2(4.0)对照组5011(22.0)11(22.0)3(6.0)2(4.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纳布啡是一种新型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同时具有激动κ受体和拮抗μ受体的作用[4]。其具有对呼吸抑制封顶效应的特点,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阿片类镇痛药[5-6]。纳布啡能够有效维持甚至提高μ-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同时减轻μ-阿片类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纳布啡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明显低于其他阿片类[7]。
七氟烷是一种卤代吸入性全身麻醉剂,已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相对于其他吸入性麻醉药具有许多优点,并且已成为大多数情况下吸入麻醉的最佳选择,但其在麻醉苏醒期较易出现明显的躁动,而导致患者交感兴奋、氧耗增加,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的质量,并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给全身麻醉的效果带来了巨大挑战[8]。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半衰期为3~5 min,并且不会因为输注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因此,需要采用不同机理、不同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减轻中央早期痛觉敏化过程和减少患者不愉快的痛觉过敏不良反应,有利于全身麻醉的整体质量[9]。
纳布啡1965年在美国合成,1971年首次用于临床试验,1979年在美国正式上市。国产纳布啡于2015年正式进入临床使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纳布啡并不影响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但是在拔管时及拔管后患者的MAP、HR及VAS评分、Ramsa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期仅有轻微疼痛感,患者舒适度更好。观察组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纳布啡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是患者仅处于轻微嗜睡状态,均能够轻易唤醒,安静合作,听从指令。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印证了纳布啡激动κ受体,对内脏痛更有效的特点。两组患者在苏醒期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可见纳布啡并未增加全身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笔者研究发现,静脉注射纳布啡能够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因麻醉复苏期停用瑞芬太尼和七氟烷所造成痛觉过敏和躁动,效果明显,同时能够增加全身麻醉苏醒期间的镇痛及镇静效果,更为有效地保障了全身麻醉苏醒期重要生命体征的平稳。本研究选择的纳布啡剂量单一,并不能准确反应纳布啡抑制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痛觉过敏的最低有效剂量、半数有效量等。
综上所述,盐酸纳布啡用于全身麻醉苏醒期,可以有效抑制躁动及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