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亚蔚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苏 南通 226001)
所谓多发伤,指受同一因素作用且患者机体存在两个或以上解剖部位或者脏器同时或先后出现损伤,其中存在1处或以上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多发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除及时、合理的诊治外,默契的医护配合及高质量的综合化急救护理是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及后续治疗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综合性急救护理在多发伤中应用的效果及预后,为后期护理工作提供参考,见正文描述。
50例多发伤患者均在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治,患者均符合多发伤的临床诊断标准,且自愿参与研究。病例纳入标准:患者病情严重需进行急救;创伤发生距急救时间短于24h;有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病史。
按照入院次序奇偶性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2.23±10.77)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9例,交通事故7例,暴力伤害9例。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9~69岁,平均(42.39±10.85)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10例,交通事故7例,暴力伤害8例。两组各一般资料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主要操作步骤为:患者入院后及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吸氧,配合医师对创伤处进行包扎及固定,转运患者时注意保持合适体位。
观察组。本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急救护理。主要操作内容及步骤如下[2~3]。①入院时:护士简要问清患者病因、病情、地址、联系方式等,并将信息填入就诊单,护理人员处理时间不得超过5min;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实时掌握患者情况,必要时指导家属或在场人员紧急处理。②现场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采用ABCDE法进行全身检查,并将所得结果记录;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液标本,对患者口鼻腔内异物进行清除,实施心肺复苏、吸氧等措施。③转运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调整适宜体位,保持患者治疗管道及呼吸道的畅通;与各有关科室联系,请求其做好急救准备,以缩短急救时间。
④控制再出血:很多多发伤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需要及时控制出血,避免失血性休克或(和)脏器血供异常的发生。因此,需要对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包扎或缝合,必要时还需行清创[4~5]。⑤术前准备:针对病情严重、手术指征明显的患者,要做好急救术前准备,实施预见性护理,将各个科室的准备工作协调好,以达到缩短急救时间的目的。⑥心理护理: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心理护理需要完全贯穿,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稳定其情绪,交流过程中语言要尽可能委婉,态度和蔼,以起到消除其负性心理、提高治疗依从度的作用。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数、有效抢救时间、出院时间,计算急救成功率。急救成功指在进行急救后患者各生命体征稳定,转为住院或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入院时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指的是抢救治疗时间。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率(%)表示,采用t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充分必要条件。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00%,比对照组的64.00%更高,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1:
表1: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n)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前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组间各数据差异均较明显(P<0.05)。如表2:
表2:两组治疗前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
目前,创伤特别是暴力伤害、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高能创伤是危害人类健康及安全的一大隐患。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超50%的外伤为多发伤[6],而多发伤往往病情重、病情变化快、难以明确诊断,且对治疗的时效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可能保留及恢复患者生理功能、降低死亡率是开展多发伤急救的主要目标[7]。多发伤发生后的1h内未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此时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预后均有积极意义[8]。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综合化急救护理,结果显示,该组急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提示综合化急救护理应用于多发伤急救患者时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实施综合化急救护理对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均有积极意义,具临床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