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燕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卫生监督所门诊部,广东 深圳 518103)
静脉抽血是医院用来检测病人身体的常规方式,很多身体疾病的检查都是通过静脉抽血来完成的[1]。静脉抽血作为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需要护理人员拥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对于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态度[2]。为了降低患者在静脉抽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在静脉抽血的前后进行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120例静脉抽血前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研究其效果。
将我院在收治的120例静脉抽血患者前后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60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25岁,平均年龄(12.21±2.31)岁。对照组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9岁,平均年龄(13.23±8.12)岁。两组血透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常规操作。
观察组6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静脉抽血前,护理人员要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必须用消毒液或肥皂水将双手清洁,患者将手臂置于台上,在手肘的下面放枕垫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对于卧床采血的患者,要求患者的手臂伸展,采血处的肌肤暴露出来。(2)护理人员将压脉带置于患者采血部位的上端6厘米左后处,在手臂外围打一圈,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的静脉隆起。(3)在静脉抽血时,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进行放松,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对于年龄小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对患者给予鼓励。在患者生病期间,他们的心情会比较差,护理人员一定给要进行安抚。(4)护理人员做好基本的消毒工作,在患者的静脉隆起后,护理人员要用消毒液对患者表层皮肤进行消毒,后将采血的针头消毒安全帽拔出,护理人员用左手手指将静脉抽血部分的下端固定,用右手进行采血工作,保持针柄的稳定性。抽血中保证针头与患者的皮肤表面呈30°角,针头进入静脉腔要保证形成5°角。(5)静脉抽血结束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按压,采用无菌棉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时间在2分钟以上,力度要控制好,不可对针口进行揉搓,以免出现淤青现象。对于部分患者的淤青情况,护理人员可以为其准备热毛巾,促进瘀血的消散。(6)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保证抽血时进针一次成功,将患者的疼痛感降到最低。(7)对于晕血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准备一些糖果、巧克力,在抽血结束后给患者服用。
观察两组静脉抽血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后的情况,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以满分100分为评价标准,其中特别满意分值在90分以上,基本满意分值在80分到90分,80分以下为不满意。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120例静脉抽血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使用卡方检验,以n(%)形式展开静脉抽血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静脉抽血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调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为85.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为65.00%,两组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n(%)}
静脉抽血作为医疗工作的基础之一,经常会因为患者过度紧张或护理方式不当而导致抽血前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出现疼痛、恐惧、针口附近淤青等,这就需要对患者行护理干预[3-5]。本文通过对120例静脉抽血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行护理干预的患者的满意程度要高于行常规操作的患者,且满意程度也高于行常规操作的患者,说明对静脉抽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抽血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一次性抽血的成功率,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
综上所述,对静脉抽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抽血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帮助静脉抽血患者树立克服恐惧的信心,提升患者对抽血工作的配合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