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蕾红,张 益,蔡维霞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部分高校开始组建龙舟队,参加各地举办的龙舟比赛。1985年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宜昌正式成立,在协会的积极组织和协调下,各种全国性的龙舟赛事得以开展并逐步完善。高校首次组队参加正式的龙舟邀请赛是在1988年,由天津医科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共同组队,参加了为纪念引滦入津通水五周年而举办的龙舟邀请赛[1]。到了20世纪90年代,更多的高校参与了龙舟比赛。由最初的临时组队参加地方性端午节赛龙舟,到逐步参与国内的正式赛事,至今为止每年报名参加国内、国际大学生比赛的高校已达到五六十所之多,如聊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宜春学院、集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都是赛场上经常出现的队伍。在国际上,1990年欧洲龙舟联合会成立,1991年国际龙舟联合会成立,1992年亚洲龙舟联合会成立[2]。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龙舟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内中华龙舟大赛举办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现场直播、现场采访,促进了龙舟项目的宣传与发展,由此也吸引了国外大学生龙舟队来中国交流比赛,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
从2003年起,陆续有高校开设了龙舟选修课,但至今为止,尚未有高校将其列为一项运动课程。目前高校龙舟课程体系建设尚处于空白,龙舟运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不配套,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这些因素都阻碍了龙舟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以集美大学龙舟课程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对相关体育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论文、文件等进行查阅、分类、分析和研究。
1.2.2 问卷调查法
首先将设计的问卷交给相关专家进行审阅,在专家们的建议下修改问卷中的不足之处,删除不相关问题,留下对此研究“有效”的问题最终编入问卷。随后选取一年级学生80名,用重复检验法间隔三周对同一批学生发放两次同样问卷,通过SPSS16.0软件检验,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7,检验信度良好。以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轮机学院、机械学院、财经学院)四所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每所学院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每年级随机发放问卷50份,四所学院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8份,其中有效问卷572份,有效率95.33 %。
1.2.3 访谈法
通过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领导、体育课专职任课教师、集美大学龙舟队教练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掌握集美大学龙舟运动现状、学生身体水平、运动队的运动水平等基本情况。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等软件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2.1.1 历史文化方面的优势
集美龙舟赛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开始于1953年,由爱国华侨领袖、教育家陈嘉庚先生发起水上运动倡导,很快得到了当地村民和师生积极响应,热情高涨的人群踊跃投身于划船运动,经过数年不断地改革创新,创立了我国第一部龙舟竞技比赛的章程。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陈嘉庚先生亲自督造了10艘龙舟,耗费巨资修建了集美龙舟池,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龙舟竞技赛专用场地。为了缅怀陈嘉庚先生,每年的端午节前后,集美校委会都会组织龙舟竞赛,设立流动性的 “嘉庚杯”为总决赛最高奖,当地居民、高校乃至中小学师生都以获得“嘉庚杯”为最高荣耀,龙舟文化在集美已深入人心。历史文化的优势加上良好的场地设施,使集美成为我国第一次举办国际龙舟比赛的地方,1987年举办了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迄今为止,集美龙舟赛已成为区域性、国际性的重要品牌赛事,每年的赛事吸引了更多的师生加入其中,也为学校培养出一批专业的龙舟裁判以及教练员。
2.1.2 场地设施方面的优势
开展龙舟运动首先需要建设专用航道,这将耗费巨额资金,这是很多高校无法开设龙舟课程的原因之一,集美龙舟池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得天独厚的场地设施为集美大学开展龙舟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3 运动成绩方面的优势
集美大学龙舟运动起步较晚,之前基本上都是为参加集美龙舟赛临时组织一群学生短期练习,赛完队伍就自动解散,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运动知识学习,到了2015年4月25日才首次正式训练、正式组队参加了江苏武进站中华龙舟大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初次参赛就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获得男子组100米冠军、200米和500米亚军、总成绩第二,女子组100米、200米、500米以及总成绩全部冠军的好成绩,使“集美大学”成为龙舟赛场上的亮点,也使“集美大学”被国内观众熟知,提升了集美大学的知名度。
虽然首次参赛取得良好的成绩,但集美大学龙舟队却处于青黄不接的窘况,虽然有专业的训练老师,但临时组队从不同学院选拔运动员,使得队员的人数及队伍的稳定性无法保障,一旦这批学生毕业或者因各种原因退出队伍,立即就面临重新挑选队员的问题,这常常让教练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挑选队员上,训练、选材分身乏术。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设立针对全校学生的龙舟相关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龙舟兴趣,另一方面为校龙舟队输送人才,随时增补新鲜血液,免除校队后顾之忧。
2.1.4 学生运动兴趣方面的需求
为了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研究选取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轮机学院、机械学院、财经学院)4所学院的学生,重点针对学生对龙舟运动的兴趣、对龙舟文化的认知程度、对龙舟运动在提升学校知名度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从表1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对龙舟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参与其中,不感兴趣的只有一小部分同学。与龙舟运动兴趣极不匹配的是学生龙舟运动理论知识的贫乏(如表2所示),在我们调查的许多热爱划龙舟的学生中,很多同学都表示并不了解龙舟运动理论方面的知识,因为也从来没有系统的课程教授这方面的知识。
表1 学生对龙舟运动的兴趣度
表2 学生对龙舟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
从表3的数据统计不难看出,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龙舟运动对提升学校知名度有很大的影响。2015年4月集美大学龙舟队在江苏武进站中华龙舟大赛中取得总冠军的辉煌成绩让所有热爱龙舟的师生都印象深刻,因为“集美大学”犹如一批黑马出现在了全国观众的眼前,也让观众们记住了“集美大学”这个名字。
表3 龙舟运动对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影响
龙舟课程体系是将与龙舟运动相关的课程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联系组合成的一个课程体系[3]。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资源开发等基本要素。
2.2.1 龙舟课程的指导思想
根据“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来建立龙舟运动教学目标[4],结合集美大学特点对龙舟课程的内容及实施方案进行研究,确定龙舟课程的评价模式,制定促进学生参与锻炼的龙舟课程评价体系。
2.2.2 龙舟课程目标
根据集美大学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整合、优化教学资源,立足系统化,构建龙舟课程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龙舟运动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运动技能。(2)培养学生龙舟运动兴趣和爱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2.2.3 龙舟课程内容
龙舟理论课的内容包括:基础体育理论、专项体育理论。龙舟实践课的内容包括:一般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如图1、图2所示:
图2 龙舟实践课内容
2.2.4 龙舟课程的实施方案
龙舟课程实施是指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它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5]。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件事情:(1)要为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专业的教师教学、训练、指导。(2)要深入研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法的制定,选择相关教材,编写符合学生特点的龙舟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分配教学时数、合理安排教学进度。(3)要明确龙舟课程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4)教学团队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协同探索,运用灵活多样、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5)要定期对课程体系的设计进行评价验收,及时评估培养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方法之间、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是否统一,及时发现课程衔接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2.5 龙舟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方面的价值和特点做出判断[6]。制定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龙舟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龙舟课程的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指标:(1)学生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课内评价(龙舟运动知识认知度、龙舟运动基本技术技能水平、参与度、进步程度)和课外评价(运动习惯、运动兴趣)两部分。(2)教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水平(龙舟运动理论知识水平和龙舟技术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讲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动作示范、师生关系等表现)评价两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学方式与进度。(3)教学过程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理念和课堂教学,课程设置理念主要是指教学活动要符合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2.2.6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与关键[7],不但是龙舟教学的组织者,而且还承担着训练与指导的重要任务。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资源,注重教材的拓展与学科的整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发挥出内容资源的应用价值与效果。
开发与利用各种体育设施、设备、器材也是提高龙舟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科学利用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场地及设施资源,满足龙舟课程教学的需求。集美大学的场地设施、设备、器材,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龙舟课程的需要,为此,体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方式去开发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弥补资源不足导致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做到现有器材资源的创新开发,满足龙舟课程教学需求。例如:龙舟陆上训练可以利用哑铃、杠铃、拉力器等,而这些器材在学校的健身房恰恰都很容易找到,龙舟器材的使用并非单一性的,很多可以找到替代品。
龙舟教学团队的主要目的是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主要任务是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主要目标是达到教书育人、提高龙舟运动水平的效果[8]。教学团队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各方面的经验不足,教师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还不够合理,国内高校关于龙舟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也很少,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探索与实践,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团队要定期召开会议,交换意见,协商分工与配合事宜,商讨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年轻教师跟随团队,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带队参加比赛,多与其他高校的教练、教师交流,以获得经验。
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安全,龙舟项目的特殊性需要运动员会游泳,运动队挑选学生时也会选择会游泳的,这样一部分身体素质良好但不会游泳的学生就被拒之门外。在制定龙舟教学大纲的时候应将游泳纳入其中,特别是在龙舟选修课中增加游泳教学时数,强化学生的游泳水平。
龙舟运动对全面锻炼学生体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校知名度有着良好的作用,
构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龙舟课程体系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团队中教师相互间的协同配合,有利于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