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宁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死因,近年来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下降了30%,而青少年艾滋病相关死亡却逆势上升了50%。青少年正处于对性的懵懂时期,对性的不了解及对其强烈的好奇心,使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而青少年自身对艾滋病的恐惧及来自周围的歧视则造成了一起起悲剧的发生。
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制作了微电影《毁了我的不是艾滋病,而是你们》,该片讲述了男主人公刚进入向往中的大学,在一次偶然的体检中就被告知自己疑似患有艾滋病,在未确诊之前舍友及周围同学对他的歧视与冷漠让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最终虽确诊没有患艾滋病,却抑郁割腕而死。
本片弥补了青岛市艾滋病宣传微电影的空白,以形象生动的案例向公众展示了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的可怕性,呼吁大家多了解艾滋病,要正常对待艾滋病人。
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艾滋病病人对周围人的看法尤为敏感,歧视的态度很容易使他们走向极端的道路,葬送美好的年华。该片呼吁同学们要拒绝歧视,给青少年艾滋病病人一个美好的青春。
(案例由青岛农业大学红十字会提供)
案例1:山东省临沂市外国语学校微视频宣传片《烟如鬼魂》
单 位:山东省临沂市外国语学校
负责人:王平 教师
案例介绍:山东省临沂市外国语学校拍摄了微视频宣传片《烟如鬼魂》,阐述了尼古丁、一氧化碳及烟瘾对身体的各种危害,并表明只要戒除心里对香烟的依赖,香烟是完全可以戒掉的。
案例2:山东省济南医院宣传片《善爱星火》
负责人:李海涛
单 位:山东省济南医院
负责人:李海涛 院长
经办人:李爱华 副主任
案例介绍:济南医院《善爱星火》微视频是医院特殊儿童康复的宣传片,以歌曲“明天你好”为背景音乐,配以康复师手语舞蹈,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关爱特殊儿童,希望他们拥有美好的明天。
案例3: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微电影《一根烟的故事》
单 位: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
负责人:赵伟刚 教师
经办人:祖伟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员
案例介绍: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使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制作了微电影,通过《一根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烟草(毒品)的危害,自觉远离烟草(毒
负责人:赵伟刚品),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案例4:山东省泰山市医学院宣传话剧《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负责人:张勇
单 位:山东省泰山市医学院
负责人:张勇 校医院院长
经办人:梁文慧 校医院护士
案例介绍:泰山医学院青春健康同伴社团,组织排练话剧《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话剧内容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艾滋病防治为主题,话剧主要讲述了男主角面对艾滋病病魔时彷徨、悔恨,在室友、医生的帮助下最终正视疾病的故事。
案例5: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健康教育社团微视频《以艾之名》
负责人:徐芳
单 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健康教育社团
负责人:徐芳 指导老师
经办人:吴诗华 社团部长
案例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健康教育社团拍摄该片,通过讲述预防艾滋病的具体知识、传达拒绝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的理念,并实景拍摄了自愿咨询过程,另有患艾滋病男主人公的单人采访镜头,记录了他因不安全同性行为而感染了艾滋病,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案例6: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宣传片《培养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预防近视》
单 位: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负责人:徐嘉清 健康教育部主任
经办人:徐新 项目主管
案例介绍:以培养青少年健康用眼观念、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为目的,在形式上予以创新,以贴近青少年、服务于青少年的理念创作了以预防近视为主题的《培养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预防近视》
负责人:徐新动画宣传片。以动画的形式,寓教于乐,已在学校卫生课及各大网络教育平台等多渠道使用,达到了受众广、反馈好的成果。
案例7:贵州省赤水市卫生计生局微电影《19岁》
负责人:洪定殊
单 位:贵州省赤水市卫生计生局
负责人:洪定殊 计生协秘书长
经办人:赵元才 宣教科长
案例介绍:微电影《19岁》由贵州省赤水市卫生计生局、赤水市计生协会委托泸州市星胜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制作,该片根据某中学发生的真实案例改编,具有较好的教育作用,该片在赤水全市各中学校推荐播出后,取得较好评价,并获2015年度中国人口文化艺术视频二等奖。
案例8: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六中学宣传片《青春修炼“手”册》
单 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六中学
负责人:徐玖蔚 政教主任
经办人:王永玲 教师
案例介绍:为了更好地应用七步洗手法,博山区第六中学编排了“洗手舞”,分步讲解七步洗手法,旨在通过轻快流行且熟悉的音乐,青春洋溢的舞蹈,带动青少年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案例9: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微电影《鞋带儿》
单 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负责人:张晓宁 德育副校长
经办人:祖伟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员
案例介绍:微电影《鞋带儿》由学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该电影旨在帮助人们将乙肝防患于未然,减轻人们对乙肝患者的歧视与排斥,鼓励并引导青少年互助互爱。
案例10:湖北省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微视频《与艾同行》
单 位: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负责人:韩志来 心理教师
案例介绍: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拍摄了微视频《与艾同行》,旨在通过采访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看法,表达“关爱艾滋,你我同行”的主题,为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传递更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