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汝潜
教科书,也即教材,它既是“教”的材料,也是“学”的材料。原本师生都应该阅读它、利用它。但长期以来,本应得到大多数科任教师重视的教科书阅读,却没有认真落实,对这个问题学界也缺乏深入的研究。
平心而论,不少人一直误认为学习阅读只是语文课程一家的事情。实际上,学习阅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所有课程不可或缺的必修课之一。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学到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观察和阅读掌握的。有数据表明,西方儿童学习知识85%左右是通过视觉通道学到的,而我国儿童恰恰相反,85%左右是通过听觉通道学到的,也就是听师长讲授获得的。两者相比,显然视觉通道是主动性多的学习过程,而听觉通道相对而言是被动的。主动学习伴随着更多的思维活动,激发更多的问题质疑,因而,富于创造性和创新性。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一位有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对我说:有个学生拿着课本问我,这道题怎么也不会做。于是我让他读一读题目,开始时读得磕磕绊绊的,之后我又反复要求这个学生读熟,读着读着这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会了!——为什么?因为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看不懂应用题,到读懂、理解的过程。其实不是不会解题,而是不会阅读。读懂了,主动了,问题就解决了。再举一个例子。初中二年级通常是一个学习分化明显的时期,为什么?其实,并非是所谓‘青春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阅读有关。当学生面对《平面几何》这门新科目,接触到第一个公理“过两点可以并且只能引一条直线”的时候,免不了会‘晕——不懂、不理解;究其原因,是阅读能力的问题。其他学科情况也类似,比如学习物理定律、英语语法的时候。总而言之,这是仅凭上课听老师讲授,解决不了的‘坎。因为,“听”可能因走神而没有听到,也可能“前一句没懂,后面都不能听懂”,也可能“思考的速度跟不上讲授的进度”,也可能根本没有兴趣……这就告诉我们,任课教师在开课之初,首先要教会学生读教科书,学会读本学科的教科书。这是真正的学科教学的第一课,亦即学会掌握阅读本学科教科书特定的方法。为什么说“特定的方法”呢?因为,各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定规律,这个规律是运用与之相匹配的概念、术语和陈述方式行文的,因此,教科书也必然具有相应的特点,这不是依靠语文课程的教学独家能够完成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能够学到阅读的一般性语言文字的知识、规律、法则、技能之类,具有普遍性,学科则有特殊性。
实践证明,凡是学习某个学科比较好的学生,一定是能读懂这个学科教科书的学生;反过来,凡是学会读书、学会读教科书的学生,这个学科肯定不会学得太差。从来不看教科书或者不会读教科书的学生,毫无疑问,这门学科不可能学好;反之,学得不好也必定与不读教科书或读不懂教科书正相关。一个知名重点中学的高材生,始终保持年级第一名,总结的基本学习经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课前预习教科书、课后复读教科书,然后再认真做作业!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读教科书、读好教科书呢?
首先,端正教学理念——即,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第一个“教”字的内涵,不是别的内容,恰恰是教学生学会读本学科的教科书。学生真正掌握了读教科书的本领,也就会进入到“不教” 的境界,這是“育人为本”的真谛。非如此不足以根除“教师中心”的积弊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痼疾。
其次,认真研究教科书,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学会读教科书、读好教科书。要设计必要的时间段,把它当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开篇解决好它。不惜“牺牲”时间精力,从长计议,希望寄托在全体学生掌握阅读之时,必是成效凸显之日。
此外,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按照本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标准,确定明确有效的“学会、学好”阅读本科教科书的技能。比如,理科教科书以科学、严谨、简洁著称,因此,要强调“字字取舍、斟酌”之法;而历史教科书,更需要以历史阶段性分章、单元进行板块式阅读指导,等等。
当我们下功夫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教科书基本技能之后,我们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做全新的改造。比如,从最初在课堂上做当堂阅读练习,要求多次反复阅读,然后要求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解疑。进而可以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解疑。在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教科书的基本技能之后,要求学生养成预习教科书的习惯,并且养成带着问题进课堂的习惯。上课第一件事是——提出预习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彼此之间的解疑活动,即进入探究过程,教师着意引导,必要时解惑释疑。
新课改以来,许多老师在探究式学习面前踟蹰、困惑,为什么?因为探究的前提是抓住“可探究的问题”,没有发现问题,何以探究?只有阅读了教科书,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企盼已久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
当然,科任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必将有力地推动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有助于掌握终身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而终生受益。也只有在此情况下,我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孔子 “因材施教”的真谛,因为教师教授的内容,不再是笼而统之的“书本知识”,而是针对学生们提出的具体问题作针对性、启发性、拓展性的解疑。为了彻底告别“被动式学习”,学会“探究式学习”,落实“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性人才”,让我们所有的科任教师一起从“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起步向前,迎接中国基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作者为前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