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叶,赵晶晶,李 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天津 300142)
类风湿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较多文献表明,其发病及转归与肿瘤坏死因子、致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相关。此外,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也可能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3]。为此,本研究中观察了抗HP三联疗法辅助治疗HP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新分类的诊断标准;处于病情活动期,即关节肿痛时间不短于3个月,晨僵时间不短于60 min,红细胞沉降率(ESR)男性>20 mm/h,女性>30 mm/h;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
排除标准:严重心、肝等脏器疾病;药物过敏史;治疗前30 d内使用过相关药物治疗。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HP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44)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口服甲氨蝶呤片(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205,规格为每片 2.5 mg),每次 10 mg,1 周 1 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640,规格为每片 25 mg),每次 25 mg,每日 2 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辅助抗HP三联治疗,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44021518,规格为每粒0.25 g)1.0 g,每日2次;克拉霉素片(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13,规格为每片0.25 g)0.5 g,每日2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86,规格为每粒20 mg)20 m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7 d。
观察指标:抽取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 1(IL -1)及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试剂盒由中国同位素公司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检测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魏氏法检测ESR水平;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治疗7 d后,应用ACR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标准[4]评估疗效。显效为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幅度≥75%,有效为改善幅度介于30% ~74%,无效为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结果见表2至表4。
类风湿关节炎可使多关节受累、关节畸形,以晨起时较重,表现为关节肿痛、关节或指节功能障碍等,还可同时影响脏器功能,导致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等[5-7]。HP是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菌,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细胞淋巴瘤、胃溃疡、食管癌及胃癌等诸多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除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外,还干扰机体的免疫应答[8-10]。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发病机制与免疫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相关,随着炎症的迁延或滑膜细胞的活化、增殖,进而作用于关节及脏器。温鸿雁等[11]发现,HP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无明确根治性治疗手段,主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甲氨蝶呤属抗叶酸类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四氢叶酸,进而阻止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达到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的目的,但单用甲氨蝶呤或双氯芬酸治疗临床疗效不佳[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抗HP三联疗法辅助治疗HP阳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更显著。Smolen等[14]研究发现,控制HP水平可改善HP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僵硬、压痛等临床症状。IL-1与IL-6主要作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可促进机体的炎性反应,主要机制为刺激自然杀伤(NK)细胞加快分泌γ-干扰素,以此诱导T淋巴细胞高表达人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 L)分子,进一步损伤器官。ESR,CRP,RF是临床诊断、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其水平上升表明患类风湿关节炎概率越高,病情越严重[15-17]。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炎性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2种治疗方式均有效,且安全性较好,而观察组患者各炎性指标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抗HP三联疗法辅助治疗更有利于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机体炎性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抗HP三联疗法辅助治疗HP阳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1及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方向。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44]
表3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变化比较( ± s,n=44)
表3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变化比较( ± s,n=4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 <0.05。
指标IL -1(pg/mL)IL -6(pg/mL)ESR(mm /h)CRP(mg/L)RF(μU /mL)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451.36±30.26 79.59±8.69 65.15±14.22 81.05±33.59 80.50±42.09治疗后421.69±24.16ab 45.69±7.26ab 25.39±11.59ab 43.59±20.69ab 43.48±21.56ab治疗前452.61±30.98 79.15±8.55 65.39±14.61 81.38±34.08 81.08±41.89治疗后440.36±28.96a 54.69±9.15a 37.49±13.98a 57.44±27.44a 51.69±25.18a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