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罗亮亮
“叮叮叮……”
“上课啦!小朋友们快回教室坐好啦……”
夏日清晨,贵阳市息烽县温泉小学安清教学点操场正在修葺,学前班老师杜定碧时刻心系着孩子们的安全,不让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在这大山校园里,杜定碧既是教师又是孩子们的“保姆”。
自1996年在息烽县职业高中幼师专业毕业后,杜定碧作为代课教师,一干就是22年。
安清小学教学点距县城45公里,所辖5个村几十年来村民们靠着种几分薄田度日,无其他经济收入,年轻人迫于生计,纷纷外出打工。
1996年,由于安清小学地处偏僻、道路难行,没有老师愿意去那里任教,学前班面临着停办的局面。
杜定碧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睛,决定试一试。这一试,就是22年时间。
“我也犹豫过,毕竟那时候代课老师月工资只有120元,我家条件又比较困难。”杜定碧回忆,1998年8月西洋肥业有限公司投产(撤并二七六厂)招工,她参加招工考试被录用,月工资550元。
然而,开学几天后,学前班没有老师上课,有家长找到杜定碧说:“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孩子们不能没有你啊!”
这让杜定碧感觉很对不起孩子和家长们,于是,她毅然放弃“高薪”机会回到学校,守候着大山里的孩子们。
22年过去了,杜定碧依然坚守在那里,像蜡烛,像春蚕。
杜定碧告诉记者,班里共有35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多数是留守儿童,“许多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我不仅要担起老师的职责,还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
每天,杜定碧比所有孩子都来得早,除了安全地接收每位家长送来的孩子,她还要打扫教室,保证孩子们有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
“杜老师待学生就像亲生孩子一样。”
安清小学校长高浩介绍,今年已经上一年级的吴顺利因父母早逝,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得知他已是学龄还在上学前班,杜定碧为吴顺利支付了650元学费,还为他买了新书包、新文具。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变成有用的人,报答‘杜妈妈’。”在吴顺利眼里,杜老师就是他的妈妈。
记者在杜定碧的办公室看到,一张老式课桌就是她的办公桌,旁边的旧书柜摆放着教案、书籍,门口的饮水机旁,消毒柜里装着孩子们的个人水杯……办公条件虽简陋,却整洁干净。
课堂上,杜定碧和小朋友亲密互动。
72岁的村民冯永桥在学校的办公室,向记者夸起杜老师来。
“杜老师是好老师,脾气好、有耐心,我们把娃娃交给她放心得很。”冯永桥说,他家最小的孙子3岁,最大的马上读初三了,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几个娃娃都很乖,学习成绩也都不错,多亏杜老师教得好。”
这些年来,随着当地外出务工的村民增多,很多孩子跟随父母去了城里,学前班学生人数越来越少。
“也许有一天,班里会只剩下几个学生,但我不会放弃他们。”杜定碧说:“只要我还能工作,我就会在这里一直守着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