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1.9±6.8)%、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2.2±5.3)毫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呋塞米;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8.23..02
在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中,发展到严重阶段即为心力衰竭,这一阶段患者通常有液体潴留、水肿等症状。临床上通常使用利尿剂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液体潴留加以干预。但是很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利尿剂的疗效[1]。因此,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还应采取其它有效措施配合治疗。基于此,本文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6例,研究了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8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2~72岁,平均年龄为(60.2±3.1)岁;观察组患者48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44~74岁,平均年龄为(61.1±3.2)岁。纳入标准:均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具有显著的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均在Ⅲ级以上,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精神疾病,存在沟通障碍、认知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神经内分泌、抗心室重构、控制血压、利尿、抗感染、限盐、限水、强心、吸氧等,同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使用多巴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366),持续静脉泵入,每分钟0.5~2.0 ug/kg,每日4~8小时;呋塞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2391),持续静脉泵入,每小时5~20毫克,每日4~8小时[2]。
1.3 观察指标
治疗半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显效为症状消失,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或达到正常;有效为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为症状未好转,心功能未提高。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见表1、表2)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通常会有液体潴留,可导致疾病加重。临床上常用呋塞米治疗,可发挥利尿、消肿等效果。不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存在肾功能不全,利尿剂效果发挥一般。无法充分发挥疗效。此外,随着病情发展和药物使用,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利尿剂效果降低,并出现利尿剂抵抗情况。多巴胺是体内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前提,可发挥β受体激动作用,同时发挥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能够是心肌收缩力提高,排血量增加,心率轻微加快。对于周围血管,该药也可轻度收缩,使动脉压提升,扩张内脏血管,增加血流,从而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 鹏.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2):92-93.
[2] 魏义梅.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74-74.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