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龙 王亮 王晓明 韩志伟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胸部手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18年在我院11例心脏外科术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体重超重、糖尿病、高频电刀、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缝合技巧、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增加了心脏外科胸部手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比率。
结论 研究和分析影响心脏外科胸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尽早促进切口愈合。
【关键词】胸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原因;诊治
【中图分类号】R6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19..01
近年来,体重超重人群大量增加,特别是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对体重超重、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常因胸部皮下脂肪过厚、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血糖增高等因素造成切口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皮下脂肪无菌性坏死从而形成脂肪液化,形成切口愈合不良。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5~2018年间370台心脏外科手术后1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资料,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2018年,在我院心血管外科行胸部正中切口手术患者370例,其中1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1例切口愈合不良均为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其中男 3例,女 8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5.7岁。11例患者均体重超重,其中以老年女性患者占多数,皮下脂肪厚度平均5.0 cm。11例患者均在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其中6例患者有糖尿病,2例患者有术后低蛋白血症。11例行胸部正中切口手术患者中,其中2例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建立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建立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1例建立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2 观察项目
术后 2至7天患者的手术切口出现较多淡黄色渗出液,局部皮下空虚,内混有脂肪滴、陈旧血性组织,切口局部无明显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送渗出液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连续3次培养均为阴性。
1.3 治療方法
(1)在对术后患者进行基础稳定心脏功能及稳定循环治疗的同时,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同时纠正低蛋白等全身不良状态。术后加强切口的换药及观察,要注意保持胸部切口局部干燥。(2)针对切口愈合不良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①对于术后切口组织脂肪液化渗出较少,愈合不良范围比较浅小的切口脂肪液患者,不拆除原有的切口缝线,用无菌小纱垫由切口两边向中央进行挤压,尽可能排出组织液化积液后外敷75%酒精纱块,并稍加压包扎。经此每日两次换药治疗的5例患者中,多数换药2~3天后即无明显渗出,可按期拆除缝线。②有3例渗出较多、切口对合不良的患者,给予先行拆除部分缝合线,并清除液化坏死组织,用10%氯化钠溶液对创面彻底冲洗并置干纱条进行局部引流,待新生肉芽组织萌出后重新对合创口并用宽胶布条拉合或严格无菌操作下行二期缝合,约5天左右切口愈合满意。③2例切口全部发生愈合不良、组织液化的患者,拆除切口的全部缝合线并用稀碘伏液及0.9%氯化钠液反复冲洗。并切口内放置引流管,引流管外接持续负压吸引,持续吸引7天后撤除引流管,发现局部肉芽组织新鲜,继续局部换药
保持干燥,约6天后肉芽组织全部充填闭合,切口愈合满意。
2 结 果
本组 370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均为胸部正中切口,其中共有11例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均为术后切口出现脂肪组织液化,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2.9%。依据本组整体数据分析,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与手术中使用电刀、胸壁皮下脂肪厚度、体外循环、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本组11例患者中,一期愈合的患者9例,二期愈合的患者2例,愈合时间9~16天,在之后的3至6个月进行随访,
结果显示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没有发生后续的切口愈合不良。
3 讨 论
3.1 对于术后患者要早期严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尤其是体外循环时间长、体重超重、术中使用电刀、合并糖尿病、术后低蛋白状态的患者,如发现切口有黄色渗出液应提高警惕,尽早及时处理。
3.2 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患者在心脏术后出现胸部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重超重的患者,皮下脂肪层比较厚,自身血运差;(2)术中使用电刀过程中,电刀产生的局部高温导致皮下脂肪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皮下积液。(3)心脏外科手术时间较长,切口暴露时间长、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造成机体低温、相对乏氧的低代谢状态、脂肪组织氧化分解均影响切口局部组织的血供;此外,患者伴发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全身状况不良时,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几率。
了解了心脏手术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术前密切关注患者既往病史,特别注意有无糖尿病等疾病并留意血糖的控制,术后要保障患者的营养需求,及时纠正低蛋白状态等。(2)对于体重超重、皮下脂肪组织厚的患者,缩短电刀使用时间、降低电刀使用强度;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及切口暴露时间,避免发生皮下脂肪低血运状态及氧化分解。(3)术中缝合切口时,先将坏死组织清除,同时全层缝闭,确保不留死腔。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