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
【摘 要】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英语水平相对薄弱,因此写作能力也不尽人意。大多数都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到位,篇章缺乏连贯。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将衔接理论应用于高职学生应用文英语写作教学,验证衔接手段的使用对写作的影响。
【关键词】衔接;连贯;写作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17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78
【Abstract】Due to the weak English leve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not able to write well. Most of them have poor language organization, poor expression and lacking of coherence. This paper will use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o apply the cohesion theory to th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verify the influence of the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on writing.
【Key words】Cohesion; Coherence; Writing
0 研究现状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写作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应试中失分最多的部分。学生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语法错误最为普遍,其次内容缺乏连贯性,句式,词汇单一,因此无法获取高分。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偏于传统,纠正语法,句型或词汇,效果不突出。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写作技巧和提升写作能力,我们将把衔接理论融入到写作教学中,以期短期内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成绩。
1 衔接理论研究背景
语篇衔接理论的奠基之作是韩礼德和哈桑(1976)的《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具体涉及如今众所周知的照应(或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連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五大范畴。[1]该书首次对衔接手段的类型以及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等理论问题做了全面研究,认为语篇功能作为语言本身所存在的一套机制,能够将零散的口头语或书面语言组织成为连贯的、通顺的语篇,这种机制在本质上促成了言语行为与零散的语言对话之间的根本区别。比如两个句子尽管在人机功能和概念功能领域比较相似,但从语篇功能角度分析,两者间依然可能存在着较大的语义区别。
研究设计
2 研究问题
将衔接理论应用于高职学生写作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衔接手段的应用是否能提高学生写作成绩。
(2)高分作文使用的衔接纽带是否比低分作文多。
(3)哪种衔接手段与应用文写作成绩关系最为密切。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电子1班和2班,各44人,总计88人。
2.2 实验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衔接教学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除了实验班多了衔接的教学内容之外,两个班其他教学内容完全一样。实验班和对照班写作教学中均采用过程教学法,两个班的练习数量基本相等。每个班都将完成6篇作文(包括前测和后测),其中实验前的前测和实验后的后测作文均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按照广东省英语应用能力B级测试写作评分标准单独评分。
具体两个班的实施过程如下:
研究过程主要分为3部分,前测,教学和后测。研究时间1个学期。
在学期初的第一周,把应用文的格式告知学生,确保不会因为格式问题影响分数,然后安排第一篇作文——邀请信函,给实验班和对照班并且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收集的作文交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评阅,保留好前测成绩。
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过程教学法。教学周第二周,对照班常规教学,实验班分发相关衔接知识的资料,让学生理解并意识到衔接对写作的重要性,也对后期让学生有意识使用衔接手段提供帮助。之后实验班教学参照:写前准备-写作-自评-二稿-同级评-定稿-教师评。这个环节中的“同级评”步骤里强调衔接手段的使用,自查或互查篇章的连贯性。对照班也参照这个模式,只是“同级评”步骤里不特别强调衔接的运用。整个学期只要是写作课都按这个模式操作,学生需要完成4篇作文。
学期最后一周进行后测,两个班共同完成一篇感谢信。收集作文并交由前测评阅老师批阅。最后记录成绩。
2.3 数据统计
数据收集分两部分,两个班前测后测成绩和实验班每篇作文衔接手段使用数量,衔接包含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及词汇衔接五种手段。衔接手段计算方法参照刘辰诞(1999),如B was quite tired out so he went to bed early 第一个 John ← he 属于照应衔接,第二个so属于连接衔接。[2]
2.4 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韩礼德和哈桑(1976)关于语篇衔接手段的分类法,计算出学生样本作文中所使用的衔接纽带的数量,所采集的数据使用 SPSS 软件包分析。
通过 T-test,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无明显差异,但实验后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有较大进步。尽管刚开始两个班写作水平无差别,但是在实验的这一个学期中,实验班引入衔接理论和衔接手段教学和使用,经过学生的掌握,该班学生写作水平短期内都取得了明显提高。
为了进一步了解衔接手段的使用对写作水平的影响,把实验班的 44 篇后测作文作为样本,用描述性统计,T-test 及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高分作文使用的衔接纽带比低分作文多。写作成绩与衔接纽带的总数量成正相关,与错误纽带存在负相关。其中高分作文和低分作文在使用连接纽带和词汇纽带方面差异明显,而替代,照应和省略无明显差异。同时,在所有的衔接手段中,连接和词汇衔接同写作成绩最为密切。
3 结语
学生对于衔接手段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大多数学生都只关注词汇和语法的使用。[3]街接手段的运用更加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增强了文章的连贯性,从而使得读者更为容易、准确地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连接和词汇衔接对写作质量有促进作用,因此,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衔接纽带的教学,突出衔接对篇章的作用,增强学生对衔接手段使用的意识尤其是连接纽带和词汇纽带。那么教师在教案和课件制作时,对衔接手段相关使用都要包含在内。对高职学生来说,语法知识不可能速成,而衔接手段的使用可以快速习得,对应试过级,参加广东省写作比赛都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 [M].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1.
[2]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
[6]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