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灭学生的“嫉妒之火”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018-09-12 10:11张立新
考试周刊 2018年67期
关键词:引导高中生

摘要:嫉妒心是指一个人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某方面(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复杂情绪状态。嫉妒心几乎人人都有,因人而异,程度不同。对于当今的高中生来说,面对紧张的学业和升学的压力,嫉妒心往往表现得突出、偏激。嫉妒之火如果不能转化和自我调节,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及时引导学生尽快熄灭心中的“嫉妒之火”,学会自我控制与调节,把“嫉妒之火”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与其他同学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大家共同进步才是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嫉妒心;高中生;引导

小A同学活泼可爱,学习上刻苦上进、尽心尽力,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上前几名,给班上每个任课教师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可是,最近我注意到,只要看到有同学在某方面超过了她,她总会寻找机会挑剔别人的毛病,或在言语上冷嘲热讽,或用愤怒的目光看着超过她的人。

期中考结束后,我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总结,并特别留心了小A的总结。她在总结中写道:自上学以来,我一直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有着多年当班干的经历和优良的学习成绩,让我觉得自己是信心百倍的。没想到,一到这个班,好多同学比我强,比我能干,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恨死那些超过我的同学,是他们抢走了我在班上的位置、班主任心目中的位置,我恨死了他们!我该怎么办?看完她的总结,我心里有数了,是嫉妒心在作怪!

学生小A的嫉妒心理主要表现在: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在和同学比较时,看不到对方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对方的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小A的嫉妒心理还表现在:具有不断发展的发泄性。她看不得别人的优点,别人比她强。在言语上冷嘲热讽别人的进步,在行为上冷漠、疏远比自己优秀的人,以发泄心里的嫉妒。伴随而来的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让自己滑向更加痛苦的深渊。

嫉妒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情感,在特定的条件下便以各种消极的情绪、情感和有害的行为表现出来,并外化为种种邪恶的力量,造成一些无可挽回和令人痛心的危害。

有研究表明,嫉妒心理经正确的引导,加上自我调节与有效的控制,可以把沉重的心理负担转化形成强大的奋斗动力,变羡慕嫉妒恨为奋起直追,勇敢地接受现实,汲取他人的长处,扬长避短,用实际行动去缩小和赶超对方的优势,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一天,我找个机会给小A谈心,先不批评她,聊一聊学习和家庭情况,免得引起她的反感。然后引经据典,分析典型的历史人物事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庞涓与孙膑同学兵法,庞涓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用砍去两腿的酷刑加害于孙膑,最后死于乱箭之下,为天下人耻笑。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同为军事奇才,一个是军事战略家,胸怀天下,一个是军事指挥家,勇冠三军,各有所长,但是周瑜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在“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哀叹“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吐血而亡,可悲可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嫉妒心过分滋长带来的严重危害,意识到嫉妒心的可怕,明确告诉学生,嫉妒真是一种不健康的、卑劣的、可耻的心态,如任其发展,轻则出现心情烦闷、神经衰弱、失眠;重则产生消极的、破坏性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失衡、变态或出现暴力行为,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再比如《将相和》的廉颇与蔺相如,消除嫉妒心后自己和国家带来的极大好处。分析了这么多历史人物的结局,最终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化解小A的嫉妒心理,人追求完美,积极进取,勇于赶超,这种精神是可取的,但如果看到自己的同学或者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就以为别人超越了自己,对自己形成了威胁,损害了自己的地位,这是不对的。一个人的成功不仅是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到自己。你有你的荣光,他有他的精彩。你的努力不也超过了很多人吗?将心比心,难道让其他同学都嫉妒你,怨恨你吗?世界上那么多大科学家如牛顿、爱迪生等,都是你一辈子的无法超越的,难道你不活了吗?随着谈话的深入,小A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她坦诚地剖析,认识到自己嫉妒别人是一种损人害己的有害情感,她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了,我却笑了。

半个学期过去了,通过老师和同学真诚的帮助、耐心的引导、和风细雨般的渗透,慢慢地小A开始变了,课堂上能积极发言,情绪很高,精神饱满。课后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恢复了以往天真的笑脸。问题最终得以解决,这对于我无疑是莫大的鼓舞,从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身为人师的快乐。

当学生们有了缺点、错误时,不管是嫉妒心也好或者其他的问题,都不要捂着盖着,而要适时而又及时指出,促其改正;当他们遇到挫折时,要及时与他们交流思想,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及时摆脱各种心理困扰,轻装前行。当初学生小A对同学产生了嫉妒心,如果不是适时指出,她可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棵优秀的树苗有可能就毁掉了。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嫉妒心等心理问题,不护短,真诚相待,打开心结,再严格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人,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维尼老师(胡春光).内心的重建[M].天地出版社,2018(3).

[2]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 [美].发展心理学 [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6).

[3]王国荣.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8).

作者简介:张立新,江苏省镇江市,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引导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美国高中生如何度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