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勇
【摘要】目的 对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5634份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合格原因,总结相应预防对策。结果 5634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310份,占5.5%,主要原因是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凝血、溶血、容器使用不合理、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等。结论 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发生原因较多,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针对影响因素展开有针对性的防范,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和成功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防范对策;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2
临床上,血液标本检验为诊断、治疗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检验操作,血液标本检验可为患者病情监测、诊断、药物选择、预后评估、疾病预防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因此,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1]。本次研究中,以对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目的,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分析,现将全部过程和所得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5634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生化检验标本、免疫检验标本。所有采集的血液标本均为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采集,并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收集,有专门的护工负责送达至检验科,并由专人进行收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标本5634份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合格原因,总结相应预防对策。
1.2.2 分析方法
专人负责集中对需要检测的血液标本进行收集,将医生申请检验项目作为主要的依据,对标本进行外观观察、采集时间判断、检测分析、复查,判断标本是否合格,是否发生溶血、脂血、凝血、标本量不准、抗凝剂使用不合理等情况,不合格者要进行详细的真实的记录,建立专门的管理档案,对不合格的具体原因进行标准,按照具体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类,将不合格的标本退回到相关的科室,对标本进行重
新采集之后送检,对合格与不合格标本情况进行记录的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計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合格情况
发现不合格标本310份,比例为5.5%。
2.2 不合格原因统计
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抗凝不全、样本量少、凝血、溶血、容器使用不合理、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等。见表1。
3 讨 论
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较多,在临床血液检验工作,应注意采取以下防范措施: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血液标本质量控制体系,对实验前标本质量进行控制,使相关检验科与护理部之间能够进一步加强沟通,及时将确定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信息向护理部进行反馈,方便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查对制度的执行要保证严格。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都必须按照规定执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障患者安全查对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自觉将查对制度在每天的每一个护理环节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护理缺陷报告制度、奖惩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目标[2]。②加强培训,强化教育。制定临床检验血液标本采集手册,定期邀请检验科技术人员对血液标本采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教学、晨会等方式,加强科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定期考核,定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3];③指导受检者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求受检者在采血前10~12 h禁食,保持适度休息,采血过程中,对患者情绪进行观察,避免患者情绪紧张,出现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升高等情况;④掌握血液标本采集方法[4]。
综上所述,临床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实施科学的防范措施,可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提高血液检验成功率和准确性,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国生,李丹丹,向 慧,等.医院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5):2055-2056.
[2] 王延峰.探究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改进的有效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4):2788-2789.
[3] 刘文秀,王 丽,张宏宇,等.关于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509.
[4] 张漫彤.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8(1):134-135.
[5] 张延芳,姜夏薇,申 丽.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5(26):263-264.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