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鑫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呼吸内科,四川 成都 610014)
呼吸衰竭是指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机体缺氧,使患者的代谢功能出现障碍,临床发现重症肺炎是引发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1]。传统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方法是有创机械通气,但实践发现长时间治疗会引发多种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恢复速度。随着医疗器械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医院开始将序贯机械通气用于该病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9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48.4±15.4)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8.4±1.4)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49.1±12.3)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8.8±1.2)年。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一致,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 纳入标准:若患者满足以下所有要求则进行研究:①患者的预期寿命在3年以上。②患者与人能够正常沟通,不存在交流障碍。③患者没有严重的肝肾疾病。④患者没有先天性疾病和精神病史。
1.3 排除标准:若患者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则不能参与本次研究:①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进行日常活动。②患者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③患者处于妊娠期。④患者的年龄在80岁以上。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将潮气量设置为5~13 mL/kg,通气频率定为20次/分左右,呼吸比在1∶2.0左右,PEEP为4 cm H2O,气道压力为40 cm H2O左右,且触发灵敏度为5 L/min,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实验组患者给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有创呼吸机通气,选择同步间歇通气,通气过程中分析患者的通气情况和动脉血气,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以及潮气量等指标。当患者出现PIC时改为口鼻面罩通气,模式调整为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在通气过程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潮气量以及通气量作相应的调节,逐渐缩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直到最后患者脱离机器也能正常呼吸[3]。
1.5 统计学方法:将患者的各项治疗时间以及心率、呼吸频率等相关指标均用SPSS17.0软件处理,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用(±s)的方式进行表示,研究中所有记录的数据均用t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说明P<0.05。
2.1 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aP<0.05,差异显著
组别 有创通气时间 总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实验组 5.1±0.4a 9.7±1.7a 14.7±1.8a对照组 13.2±1.4 13.1±1.5 21.7±1.6
2.2 患者治疗前、出现PIC时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两组患者出现PIC时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有降低,但实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出现PIC时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s)
表2 患者治疗前、出现PIC时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aP<0.05,差异显著
组别 心率(次/分钟) 呼吸频率(次/分钟)治疗前 出现PIC时 治疗前 出现PIC时实验组 123.2±11.4 92.2±7.4a 32.3±3.2 19.2±3.0a对照组 122.6±12.1 99.4±7.9 31.1±3.4 24.3±3.1
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在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空气质量下降,雾霾的报道屡见不鲜,使群众出现肺炎等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4],呼吸衰竭作为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引起了医学研究人员的关注。
呼吸衰竭是指肺的功能出现障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对氧气的正常需求,导致出现动脉血氧降低、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严重时影响患者体内的正常生理代谢[5]。临床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方法是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前者能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帮助患者肺部完成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且具有呼吸机管路的封闭性较好,能准确设置氧气浓度以及气道的管理简单等优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通过能够增加跨肺压[6],降低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一级减少气道压力等降低了呼吸运动所需的能量和呼吸机的使用时间,使呼吸机的撤机成功率大大提高。后者则能防止肺部出现感染,改善疲劳呼吸肌的功能,通过改善气道的通气状况而降低了对气道的损伤,避免病原体侵入患者体内,方便呼吸机的撤出。
本次研究选取了9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两种治疗方法,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短,且患者的恢复时间较快,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较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没有明显区别,实验组患者出现PIC时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本次试验得出的结果与顾新南[7]等学者得出的研究结论一致。综上所述,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明显改善了血流动力学,应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