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由于血缘、婚姻或收养与同居关系,家庭成员之间产生最为基本、最为深刻的相互影响,生存依赖、情感互助、文化影响与技能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常态。新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战略性意义不断上升,高质量的家庭教育需求供给不足成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主要表现之一,家庭教育成为未来我国教育新的最为重要的增长点。
从社会历史的变迁演进来看,家庭教育经历了“唯家庭教育是教”“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唯学校教育是教”的多个阶段。与其他类型的教育发展相比,家庭教育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表现得更为尖锐,体现为六个短板:
家庭既是人的身体居所,更是人的心灵归宿。要让心回归家庭,首先要教育回归家庭。家庭教育是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将家庭教育放在应有的战略地位,更没有形成家校一体的育人体系和育人模式。
与一般的公共教育活动不同,家庭教育兼具私人性与公共性双重特点,需要在法律上厘清家庭教育的法律属性。据记载,《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家庭教育法令,也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关家庭教育的法令。当前,我国缺少一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特点的家庭教育法,使得家庭教育法律主体、法律责任不清晰。
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撑,家庭教育只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在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中偶尔出现。因此,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研究、制定到实施长期缺乏家庭教育政策体系支持,更缺乏政策落实的有效监督体制和机制。
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了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家庭和家庭成员的成长与发展,既是家庭事务,更是国家责任。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缺少对公共家庭教育服务投入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导致家庭几乎承担着所有家庭教育支出,这不但影响了家庭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能力,更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对于家庭教育的内容长期缺乏科学的界定,家庭教育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严重影响现代家庭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家庭教育是一种最为综合性的教育形态,从西周时代最早的家庭教育文献《姬旦家训》到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戒子书》,再到清朝著名的《曾国藩家书》,中华家庭教育文化绵延数千年,源远流长。但是截至目前,我们对伴随人类共生共长数千年的家庭教育,还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研究、科学理解和科学认识。
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产生,关注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每个人作为父母是生物过程,而成为家长则是一个社会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对家庭教育有更全面的认识,家庭教育首先是对“家长”的教育,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将呈现三大趋势: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单一性是传统家庭教育的典型特征。一般而言,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伴随着现代生活理念、方式和知识的快速变革,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成员角色发生了重要变化,家庭教育正在从父母单向教育模式向父母与子女双向教育模式转变,即在主干家庭和扩大家庭中,晚辈对长辈特别是祖辈的知识与技能传播、多子女之间的知识、情感与文化交流等多维的家庭教育成为常态。
传统的家庭教育以子女为对象,以子女的发展为目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认为:“家庭教育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主要方面是父母教育子女。”由于血缘、亲情的纽带关系,家庭成为最为重要的紧密型学习共同体。家庭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实现下一代的发展,更要实现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与下一代的共同发展。
传统家庭教育缺乏终身学习的思想。将家庭教育的时间向度限制在儿童少年时期,忽略了家庭教育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学习型家庭的出现,要求每个人特别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一讲话指出了家庭、家教和家风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培育价值观、光大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等方面要发挥重要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具有终身教育特点的教育形态,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家庭教育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知识传授、情感交流和文化影响活动。家庭教育具有文化习俗传承的原生态性、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影响下的时代性、教育与被教育对象角色转化的发展性、家庭成员持续集体学习的终身性。
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给每个人在生活习俗、地区文化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带来的原生态痕迹,将深刻影响人的一生。对于健康、优秀与绿色的家庭原生文化,我们要给予大力扶持,对于落后、腐朽和不健康的家庭原生文化,要对其进行改变、改造和重构。
■ 桥上授书 王全福/摄
高品质的家庭教育文化应该成为一种时代追求。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提倡的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深刻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内容、原则、途径、手段与方法都要充分体现时代性的特点。我们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家庭教育理念与模式,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与模式,实现东西方家庭教育相互融合;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脑科学的发展,教育技术应进一步走向家庭,“互联网+家庭”教育形态正在形成;家庭教育研究的专业化趋势为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供了更多可能;要高度关注特殊类型的家庭教育,关心学习障碍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
家庭教育成员之间会形成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教育生态环境。从传统的家长制教育转为家庭民主制教育给研究和制定家庭教育法带来新的挑战。要在家庭教育中冲淡我国家庭教育“父权领导”的传统风气,增加更多的平等、尊重、发展与互教互学的新鲜元素,通过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学习,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和民族进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学习大国建设必须推进家庭教育和学习型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学习是一个持续和不间断的过程。经过几代人努力,培养一种家庭文化甚至是家族文化,对于家庭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原生性、时代性、发展性和终身性应该成为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四大特点,即原生性是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内在本质,时代性是外在表征,发展性是根本功能,终身性是时空特点。
目前家庭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即将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其最为迫切的任务有四:
明确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家庭教育责任与权利,在公共教育财政经费中设立家庭教育拨款项目。
组织国家级专家与研究机构,尽快研究、起草和制定《中国家庭教育发展规划(2020-2035)》,解决我国家庭教育战略与政策短缺问题。
整合家庭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研究和产品生产单位的力量,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加健康、丰富和多样化的服务。
人的思想、道德、文化、能力及个性发展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在中小学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开设科学、健康和规范的课程,编写优质家庭教育教材,广泛开展父母家庭教育知识传授与普及工作,整体提升家庭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