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孜琼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点点滴滴的德育渗透,丰富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成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德育的渗透,让德育丰富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我在教学中,采用导读的方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我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困难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詹天佑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同时引导学生要向詹天佑学习,为中国之崛起而刻苦学习。
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中,已经把无偿享受父母之爱看做平常事,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适时地让他们知道父母的爱应该予以回报,要学会感恩。《妈妈的账单》讲的是彼得为妈妈做事每天开一份账单,向妈妈索报酬,当他看到妈妈开具给他的账单金额为零时,彼得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无私,最后把索取来的报酬放回妈妈的口袋。学完本文,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放学后为父母做一件事。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竞相汇报:“老师,我为妈妈梳头发,妈妈流泪了。”“老师,昨天我给爸爸洗脚,爸爸夸我是个孝顺的小乌鸦。”……听着孩子们的汇报,我开心地笑了,并告诉他们:“宝贝们,你们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幸福地成长,今后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爱。”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实践,悟出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进行了感恩教育。
三、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比较自私,他们一心只为自己着想,从不去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在学习《假如》一文时,我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关爱他人、关爱环境之情。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线索去理解作者,体会他的心情,文中四次出现“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第一次是想帮助小树渡过寒冬,第二次是想帮助小鸟不用忍饥挨饿,第三次是想帮助不幸的西西有一双好腿。我在让学生多种形式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育他们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形成有爱心、心中有他人的道德品质。
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我班有些同学非常懒惰,做事情拖拉,总喜欢把事情留到以后再做。在这种情况下,我引领他们学习教材中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才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的道理,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领悟,使他们懂得珍惜时间,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如在学习《匆匆》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一去不复返,它在你不经意中就转瞬即逝,并做句式训练:读书时,时间在你的书本中飞过,你会收获知识,让自己变得睿智;闲扯时,时间在你的废话中飞去,你会落下功课,让自己变得迟钝……同学们通过自己联系实际的造句,发现了在平时的习惯中不经意地就浪费了许多时间,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他们表示从现在开始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再白白浪费光阴。争取和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五、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在一次课间的交谈中,我发现几个女生在说笑,她们一句“真是村里来的”刺痛了我的心,热爱劳动人民这不该是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吗?所以在学习《挑山工》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他们对挑山工的热爱与敬佩后,将话题引导到农民身上:农民和挑山工是一样的,他们勤勤恳恳,面朝黄土背朝天,吃苦耐劳,无怨无悔。没有农民的辛劳付出,就不会有我们的丰衣足食,我们应该热爱这些勤劳朴实的村里人。学生也畅谈了对农民的尊敬,表示从今以后会尊重劳动人民,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可以通过课文学习对学生进行德育,还可以通过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如: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假期捡拾广场垃圾,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重阳节去敬老院给老人献爱心,对学生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等。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努力让德育的点点滴滴都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不但要用博大精深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要注重在社会实践中把德育有机地融入其中,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