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芬英
摘 要:为了构建高效课堂,要善用“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前预设包括“周前备课”和“教前自学”两个方面。其次,教师只有掌握学情,才能把握教情,因此要以学定教。最后,简要阐述了“精讲”的主要策略和“精练”的主要要求。总之,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精心设计此模式的运作过程,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运用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要认真落实我校“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将“十二字”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教前预设
教前预设主要包括教师的“周前备课”和学生的“教前自学”两个方面。
(一)精心备课
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教案,课前要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顺利完成目标,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力求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如采用什么方式教学?怎样设计课堂提问?怎样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自学还是合作讨论?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课前需要弄清的问题,务必做到心中有数。
(二)揭示目标,指导自学
新课开始,教师要将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并提出适当的自学要求。为了提高自学效率,教师要重点指导学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学法:1.自读理解教材内容,围绕目标逐个解决问题。2.提出疑问。3.讨论疑难问题。4.学会做“记号”,知道哪些应该圈点勾画等。然后,教师采用提问等形式检查自学效果。通过质疑问难,最大限度地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特别是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精讲”作准备,从而使教师的“精讲”有针对性,学生的听课也才能更有目的、更高效。
二、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而“定教”就是确定适合学生教学的起点,不过低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环节等。
为此,教师只有掌握学情,才能把握教情。每一节课的设置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课堂上的具体情境,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讲什么?怎样讲?达到什么效果?如能抓住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灵活组织课堂,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三、精讲精练
(一)“精讲”的主要策略
1.何时讲
教师精讲一定要把握住最佳时机,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迷茫困惑时,老师的精确讲解和点拨就会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思维得到拓展。
2.讲什么
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在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疑点、错点、混点、漏点等进行重点讲解,解难释疑。即精讲可多可少,根据课文内容、知识深浅、学生的可接受性及领悟程度而定。
3.怎么讲
一是激发兴趣。教学开始前,要从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习激情和愿望。激发兴趣,应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如以社会热点、中外名人、身边榜样的事例等融入课堂,这些具有时代性的素材犹如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引用得好,会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講解通俗化。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将抽象的政治化、理论化的语言,用通俗化、简单化、生动化的语言进行讲解,可以提高知识的可理解度。如果再结合具体事例、古诗词、名人名言、网络热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等,效果会更好。三是变换方法,加强互动。开展各种活动,也是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的可行途径。如开展“辩一辩”“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层层深入,以多样、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使用,与学生互动,给课堂“保鲜”,从而引导学生突破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二)“精练”的主要要求
练习设计的优化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课堂练习的效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选编练习题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针对性
教师在选编试题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文本,理出重点,这样才能在选编试题时做到重点突出,以保证学生在课堂训练中练在“关键处”。
2.基础性
精心设计练习题,尽量少而精,能巩固当堂课知识即可,切忌过繁过多过难。
3.典型性
即选编的习题在同类习题或某种方法中具有代表性,学生解答之后,能以题及类,以点带面,掌握此类题目的解答规律。一般来说,中考题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4.保证时间
当堂训练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教学生学会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精练”的时间一定要保证。
总之,要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精心设计,巧妙运作“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幅提升教学效益。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