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2018-09-11 09:44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驱力套路老师

蒋保信

一土学校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跟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为不同。它提倡培养“全人”,在个性化教学和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中,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内驱力。它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有何特别之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郭小月校长进行了专访。

学习首先是孩子自己的事

《同舟共進》:学校门口的保安告诉我,孩子们在这里很开心,放学后都不愿意回家。

郭小月:是的,我们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喜爱上学,喜欢得不得了。有一个小朋友问妈妈,为什么假期不能一秒钟结束;有很多孩子跟家长说,为什么周六日不上学。

我们试想,在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中,一个一直讨厌上学的孩子,和一个每天喜爱上学的孩子相比,他们对学习的投入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很自信我们的教学模式是能够成功的,是因为孩子们从小开始,每一天都在做他热爱的事情,就是学习,并且不断地体会学习的乐趣。我们虽然也有语文、数学课,也用的是国家的课程标准,但我们的教法跟很多传统学校不一样,都很受孩子们喜欢,这是我很自豪的。

《同舟共进》: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喜欢上学?

郭小月:学习是每个人一生的事,对孩子如此,对家长和老师也一样,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作为教育者,不要把自己定义成能教学生的人。其实学生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教育者必须不断学习,这是一个教育者应有的认识和心态,简单来说,就是谦逊。教师与学生成为共同学习者,而不是我教你学的关系。

此外,我们最不一样的,就是儿童本位的教学观,真正以儿童为中心。有些人会有疑问,以儿童为中心,难道是不教吗?我们当然教,但关键是怎么学,我们教的方式发生变化了,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信任孩子,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我现在需要一张桌子,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会告诉孩子出门往右拐,下楼梯,走到某个教室,帮我取一张桌子回来。这样按照指令去行动,如果孩子找不到桌子,一定会说,是老师的指令发错了,觉得是老师的责任。但在我们这,我会说:亲爱的,我们需要一张桌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帮我找到它的。我告诉你那张桌子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但最终相信你自己会非常努力地去寻找桌子(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当你有问题需要帮助时,我们会提供适当的帮助。这样当你找到了桌子,会非常有成就感,因为你承担了责任。学习本来就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当他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时,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这跟传统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呢?传统的方式是,我告诉你所有步骤,你去做吧,你找不着,肯定会怪我,你会说这不是你的责任。这就好像有的同学说,我学习不好,不是我的责任,是老师没教好。但我们的方式不一样,把责任主体转换了,找桌子是你的事,而不是我要找一个桌子。同样地,学习首先是孩子们自己的事,而不仅仅是我们教育者管控的事。其实,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只要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就行了。作为校长,我会不断地鼓舞老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只有这样,老师们也会想方设法鼓舞孩子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每个人都有学习的内生动力,只要被激发出来。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比用小皮鞭抽好太多

《同舟共进》:我注意到,你特别强调要培养孩子们的内驱力。

郭小月:现在学校最大的问题是孩子没有学习动力。你跟孩子说,好好学习,未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你觉得这跟他有关系吗?没关系的,因为太遥远了。但是,如果我跟他说,这个学期我们要种地,要做一个脱口秀,这就跟他们有关系了。我们会给孩子们设定很具象的学习目标,解决为什么要学的问题,然后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真的能够带来乐趣,最后把学习从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需求。

让孩子有内驱力的关键,是要把责任给他。这个过程虽然有点辛苦,但却是一劳永逸的。你想一想,让一个孩子爱学习,比拿小皮鞭抽他12年要好太多。

《同舟共进》:能不能系统介绍一下,以儿童为本位的教学是怎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怎样的?

郭小月:我们的课程不是老师不断地教,而是老师不断地和学生一起设置课堂目标,大家一起来实现。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会和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要上语文课?孩子们会说,是为了认识公交站站牌、写日记、看懂爸爸手机上的字,等等。老师们会通过不断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后,大家一起画一棵树,孩子们会把他们的名字都写在上面,课堂目标也都呈现在这棵树上。那么,这些目标都是孩子们自己要去实现的,而不是老师塞给他们的。接下来,就是具体执行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他们反馈。

《同舟共进》:通过让孩子们提目标,完成了学习责任主体的转换。

郭小月:是的。在课堂环节,比如留作业,老师说今天的作业就是写日记,你们可以每天记一句话,或者每星期写两段话,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这样的设置是有含义的,因为你选任何一项,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我要求你做的。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孩子选了每天写一句话,结果每天都写一大段话。你看,他是对他自己负责任,就会使劲地写。我们强调学生是责任主体,就是要完成这种转换。

项目制学习就是“在做中学”

《同舟共进》:能不能介绍一下项目制学习?

郭小月:项目制现在特别流行,但它不是一个新概念,陶行知和杜威都早就提出了,陶行知讲,做人就是学习;杜威说,生活即是教育。其实说白了,项目制就是“在做中学”。在做中学,也是有套路的。项目制学习是套路之一。

首先,它有个起点,也就是驱动性问题,这是特别重要的。一定要提出一个问题,带学生进入一个学习情境。如果问题不有趣,可能就没人愿意去学。而且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否则孩子们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第二,一定要有一个成品展示。展示什么、如何展示,由孩子们自己定。比如有个项目是种花种菜,孩子就会想展示什么内容、怎么展示、分哪些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学会表达,学会写作,学会给彼此反馈,学会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在考试中,学生是被动的,但在展示中,学生是主动的。第三,要有反馈和迭代。比如,我们有个绘本创作的项目,绘本草稿一共迭代了7次,一次比一次好。学习是需要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伙伴反馈中不断迭代的。所谓反馈,就是老师不断提问题,然后让他们彼此提问题。比如说,大家都画了一张画,是关于情绪的。每个人都画了第一版,各种脸谱,愤怒是什么样的,高兴是什么样的,焦虑是什么样的,忧郁是什么样的。画完了,就让孩子们互相反馈。一个孩子说,他画的那么丑,太难看了。这个孩子这么说,说明他没有学到反馈的技能,那怎么办呢?老师就会告诉他,什么样的反馈是好的反馈。第四,我们的教室里到处都贴着,好的反馈有三条原则:一定是友好的,一定是具体的,一定是有帮助的。更具体一点,我们会教孩子们这样反馈:我从这画中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我想问,如果这样或者那样,是不是更好?孩子们掌握了这个反馈的句式,就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会了反馈。而他们相互做反馈,又是不断在思考。最后,他们根据反馈做迭代,一般迭代到第四版、第五版,就非常不一样了。其实,成人世界的学习也一样,我们的很多成长过程,不都是来自同事和领导的反馈吗?所有的反馈,都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第五,一定要有截止日期。就像你做记者,一定要在某个时间交稿一样。学生也一样,在展示日之前,他得玩命地把这个东西做出来。

《同舟共进》:这种项目制学习的效果怎样?

郭小月:项目制解决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小孩爱学了,是因为他想做这个东西,而且想做好。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会碰到问题的,会觉得卡住了,有难度,这时他会接到各种反馈,然后再迭代。最終成品出来后,他们会很有成就感,觉得有自我突破。

每个项目其实都是一段学习旅程,每个项目结束后,他们对学习策略、学习方法都会有很深的认识。用时髦的话来说,我们其实是把“元认知”,比如自我反思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给人提供反馈的能力等,都融合在教学之中了。所以,很多孩子在接受项目制学习以后,他们的家长会跟我说,我家孩子有套路了,说话有套路了,解决问题有套路了,跟其他小朋友谈话也有套路了。

学会同理心,才能爱己及人

《同舟共进》: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运用知识,还学会了怎样跟人相处。

郭小月:对,有了社会情感技能。这也是需要培养的,也是有套路的。

《同舟共进》:情感教育其实是传统学校所忽略的,你们是怎么做的?

郭小月:你去看我们的教室,就能看到墙上贴着卡片,上面写着该怎样解决问题。第一步是跟对方说“停,我不喜欢你这样”。这是怎么来的呢?一次,有个老师发现孩子们打起来了,就问大家,同学之间有矛盾时,应该怎样解决?有的小孩说:没办法,忍着。还有的说:告诉老师。一个小朋友说:我跟他说,我不喜欢你这样。这一点提得特别好,其实50%以上的问题,都要先从“停,我不喜欢你这样”开始,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你这样让我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填空题,让大家去填空。再接下来,如果他还有什么不好的举动,我可以去跟老师反映,或者是我离开现场。

这些东西,有什么难的?但我们的成人也未必知道这么做。有多少成人在面对不善的遭遇时,会一直忍着,直到忍无可忍再爆发。他们不会说停,不会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这样”。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处是有套路的,这种技能是要学习的。

此外,我们还会教学生认知自己的情绪。我们的教室里面有情绪板,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为什么要做这个?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说我现在很生气,就说我红了,这是我在觉察自己情绪之后做出的表达。然后,你知道我红了,认知到我有这种情绪了,你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可能会说,生气不好,哭哭啼啼更不对。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每种情绪都是应该被接纳的。而接纳的第一步,是觉察自己的情绪。一旦你觉察到自己情绪有问题,就很棒了。因为只要觉察到问题,就能着手解决了。所以,我们会教孩子觉察情绪。

有个家长给我讲了件事,有一天他们去参加一个婚礼,孩子跟妈妈说,“我现在有点黄色”。妈妈知道孩子是在说自己有点紧张了,就对他说,你是不是因为不知道婚礼是什么样的,所以会紧张?孩子点头。爸爸妈妈就说,那我们来演一下,婚礼其实就是这样的。然后,孩子就没问题了。所以你看,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

在整个社会层面来说,教会孩子认知情绪,也是很重要的。在5岁到8岁期间,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特别重要的时期。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没有同理心呢?他都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够去同理你呢?一个孩子迟到了,进门时感到尴尬,他觉察到了这一点,就会对同样的事情有同理心。这种同理心,并不是同情心。同情是觉得你可怜,但同理是我真的理解你。我们有同理心,才会做到爱己及人。

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内驱力

《同舟共进》:我还对个性化教学比较感兴趣。我这次还碰到了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原来在公立幼儿园是很内向的,但是在这里读了一年,现在很开朗了。

郭小月:有些人认为,我给你提供一个课程包,比如让你学五年级的数学、三年级的语文、二年级的英语,这就是个性化了。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个性化。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什么呢?台湾道禾书院的创办人曾国俊先生有个很好的观点,他说大家现在老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起跑线是什么?起跑点又是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跑点。当你发现你的天赋,并且让你的天赋获得自由发展的时候,你就开始跑了,这才是你真正的起跑点。按照这个标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起跑,但有的人可能是70岁才起跑的,有的人是40岁起跑的。

所以,个性化教学就是让孩子更早地发现他的天赋,让他的天赋获得自由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事,也都有那种他做起来特别忘我、甚至忘记时间的事,那就不断鼓励他往这个方向发展,以他的内驱力去学习和创造。然后你会发现,在鼓励他发展个人长板的时候,他的其他能力也都提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只要发现了,就会在终身学习的路上狂奔,不用人催,不用人管。

在随便一个社会化活动中,你都会发现,每个学生的擅长点不一样。有的小孩子就会善于提出一些反馈性观点、批判性观点,有的人就特别适合做整理、总结,有一些小孩数理能力特别强,还没上一年级就恨不得把万以内的加减法都学会了。那么,老师会根据他们的擅长点,分配一些个性化的任务。比如让数学好的孩子在他们班的“数学市场”里面,帮助“银行”去做一些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短板——比如交流沟通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另外,我们也会制定一些个性化的项目,比如校长项目。有一天,一个小孩对我说,小月老师,我能不能当校长?当时我们并没有一个让小孩当校长的项目,但我还是说,可以啊,我先想一想,回头给你答复。我就去找他的老师了,说这个小朋友想要当校长,他有什么擅长的事情呢?老师想了想说,这个孩子在礼貌礼仪方面做得特别好,吃饭从来不剩,也不挑食,特别友善。我说,那就让他当午餐校长吧。这个孩子不爱写字,但当上午餐校长后,我们让他写校长的职责,那么他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写字的能力也提高了。

每个小孩的个性和能力都不一样,我们从来不会让一个孩子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因为这样会打击他,毁坏了他的自我认知。老师们在做项目时,引导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任务,这个孩子马上就不一样了。比如在一个团队活动中,一个小朋友写字又快又好看,他就特别愿意记录整理;有的小朋友特别有技术才华,擅长绘制地图,那他就在小组里做一些技术咨询类的工作;然后大家一起协作,完成一件很棒的事情。其实,我们成人世界不也是这样吗?

在过去,我们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成才了。但是现在社会发展了,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璀璨耀眼的明星。所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贯彻始终的理念。而且,我们不仅鼓励每一个孩子成为他自己,还希望家长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也要求老师成为最好的自己。

要走窄门,很少人走的路往往是对的路

《同舟共进》:曾国俊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就是过日子。这句话很朴素,但我觉得很对。听你这么一聊,我觉得一土正在做的,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还在教他们怎样去过一个好的生活。

郭小月:是的。我们把教学目标分得很细,社会情感方面怎么教,认知层面怎么教,思维逻辑怎么教,自省怎么教,都是有方法的。最后,孩子们会把这些方法用在生活中,成就他们自己。有些家长非常坦诚地跟我们说,你们学校教的很多东西,我们作为家长都不会。

《同舟共进》:刚刚放学后,我跟好几个家长聊了聊,其中一个家长说他确实很满意,原因是孩子在这学得很开心。但是,他也有点焦虑,因为学校创造了一个很理想的环境,但上社会后,未必能适应。

郭小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倡导的这种教学,如何能够跟社会对接得上?我们所培养的人,是品格良好、有自律的習惯、有学习认知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未来能适应社会吗?我觉得百分之百能适应。只要孩子们安安心心地在这种环境来成长,做他自己,他自有刀枪剑戟,完全能够适应社会。

只不过,因为我们倡导的方式,跟传统的教学不一样,所以人们会找安全感,担心万一有风险怎么办。但是就像《圣经》上说,要走窄门,很少人走的路才可能是对的路。我是自信的,我就是这样培养自己的孩子的,我培养的孩子肯定是一个合格的、可以放飞自我、自由的人。

《同舟共进》:其实,项目制学习就是跟社会无缝对接的,我们的工作无非也是做一个又一个的项目。

郭小月:一样的。所以,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割裂开呢?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不会比那些接受传统教育的孩子差,并且会更好。我们的孩子,知道自己是谁,有自己的爱好,还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孩子,放到哪都是成功者。

有个孩子到五年级了,语文、数学能力不错,艺术天赋极强,还酷爱虫子,但基本上不太学英语,因为不喜欢。在一个被接纳的环境中,老师们一直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并且不断地带着他在做中学,进行各种项目式学习。后来,在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个孩子的英语成绩从及格线以下,很快就上升到八十几分。他的妈妈被请去介绍孩子的学习成长经验。她说,是因为这个孩子有“学习肌肉”了,他的学习能力在之前就得到锻炼了。一旦他决定学英语,他会主动去研究玩法和套路,很快上手。

把12年基础教育后的毕业,比作人生马拉松的起点,那么如果我们在12年里日复一日地练跑步,那样不对跑步厌倦才怪。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去做各种游戏,在快乐中学习,锻炼心脏和肌肉、意志和品格,培养目标感,到了站在马拉松的起点上时,就一定能跑得轻松。考试不可怕,但只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不可取,因为这会让一个学生最终讨厌学习。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每个人都是终身学习者。故此,做老师,要有这个目标:我们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而教。

猜你喜欢
内驱力套路老师
培养内驱力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Airbnb上的套路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