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
《“一带一路”中非发展合作新模式:“造血金融”如何改变非洲》
程诚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8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仅仅是提供“援助”吗?“援助”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是什么?作者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或者说是中国的答案。进入新世纪,中国在对非交往中广泛使用以互利共赢为导向的“造血金融”模式,对西方长期执行而又效果不彰的“输血金融”进行了扬弃与超越,为“一带一路”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全球典范。
程诚博士在读博期间,我就与他有所接触,在以后的很多活动,例如研讨会上,曾听到他许多精彩的观点。程诚博士是目前为数不多专心研究发展援助的青年学者之一,他以“造血金融”为核心概念形成了这本著作,既呈现了中国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也呈现了非洲发展的重要瓶颈。
用“造血金融”这样一个核心概念来连接中国和非洲的发展,特别是把“造血金融”视为能够改变非洲的中非发展合作的新模式来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从理论上阐述了中非发展的关键连接点。
由中国政府所主导的中非合作发展模式所创造出的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减贫的业绩引起了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过去十多年中,中非发展交流与学习日趋活跃。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如何与非洲国家在平等的环境下相互交流发展经验,特别是就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核心机制与非洲朋友共同探讨,是中非发展交流中的重要方面。
大多数非洲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在去殖民化以后的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自主型的发展。长期以来,非洲国家的发展在路径上依赖西方发展模式,在资源的供给上主要依赖西方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
一方面,西方的发展援助对于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和国际发展体系所提供的发展援助对于解决非洲的教育和健康问题,尤其是在流行病的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非洲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西方所提供的发展援助,虽然也强调基于非洲国家的需要,但是由于西方发展援助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国内政治的影响,需要呈现西方国家的政治需要和社会文化的价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西方发展援助与非洲国家发展实际脱轨。
西方国家通过制定其援助的国别战略来落实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价值诉求。虽然西方国家在形成国别援助战略的过程中也会与非洲国家进行磋商,也会考虑非洲国家的实际,但在不对等的权利关系条件下,很难做到完全按照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提供发展援助。
西方国家的发展援助主要是以无偿援助的赠款形式来提供,单向型的无偿性的赠款看起来显得非常慷慨,并且由于同意附加在援助上的条件比通过发展经济提高税收所获得的国内发展资源成本低得多,就会使得很多接受发展援助的国家倾向于接受这些援助的条件而获得资金。
这样一种机制所带来的问题恰恰是抑制了通过努力而获得国内发展资源的激励。在这样一种援助与被援助的路径之下,很多国家很容易形成援助依赖。发展援助在很多非洲国家的预算中所占比例非常高。相比之下,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非洲国家经济发展迟缓、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因此,针对长期以来援助的批评也日趋激烈。
在过去十多年中,很多非洲国家都已经意识到通过发展援助资源来促进国家发展和减贫的局限性,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资源和国内发展资源来启动发展。很多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和肯尼亚等的预算中,发展援助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与此同时,来自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新的发展资源不断增加。
很多非洲国家寻求新的发展资源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发展援助无法满足它们的实际发展需要。例如,在过去十年中,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的成员国提供的发展援助中用于基础设施支出的比重一直没有超过9%,而相应的非洲国家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瓶颈却是基础设施。因此,很多非洲国家纷纷寻求新的发展资源。
中国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最基础环节,“要想富,先修路”在中国家喻户晓。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是在资金严重缺乏的条件下开始基础设施起步建设的。在过去四十年中,中国围绕着基础设施的融资,在不同阶段创造出了不同的融资模式。中国发展融资的核心特点是政府性金融通过市场运作解决基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且通过市场机制,发育出了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融资机制,高速公路建设、铁路建设等都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这一模式也是导致中国基础设施投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外溢的重要因素。
在中非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将自己比较成功的经验有机地与非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为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的同时,通过“造血金融”的模式推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非洲国家的欢迎。“造血金融”机制在非洲的广泛采用从根本上改变了非洲发展筹资的结构,突破了非洲发展的瓶颈,直接带来了非洲过去十多年间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也引起了国际社会有关非洲债务和环境问题的关切。与此相呼应的是,对非的投资恰恰是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债务问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旦投资建立在市场机制之上,这样一种互惠互利的投资,显然要比造成援助依赖的无偿援助意义更大。
中非发展基金所采用的股权投资模式正是基于一方面考虑到非洲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债务的上限这样一种现实考量。
程诚博士在该书中对于发展援助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开放金融的造血机制等均做出了非常系统的分析,我认为这是一本对于理解如何通过创新型的开发金融,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有价值的书。
(作者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通往海洋文明之路》
鄭永年 著
东方出版社
2018-8
作者对“一带一路”倡议、南海问题与中国海洋地缘政治有联系的复杂国际关系进行了讲解论述,并且就如何处理海洋地缘政治与陆地地缘政治、国际外交关系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老后破产》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著
王军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8
录制组以“金钱问题”为主轴,揭露“老后破产”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面向中的各种影响。“老后破产”在日本是热门话题,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也成为避不开的话题。
《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
[加]罗斯·金 著
冯璇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8
作者将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建造过程与罗马时期瘟疫、战争、权力斗争以及思想的骚动有机地编织在一起,通过讲述历史,使15世纪的生活、传统、各种人物、社会状况跃然纸上。
《今日简史》
[以]尤瓦尔·赫拉利 著
林俊宏 译
中信出版社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