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藏高等外语教育

2018-09-11 01:17郭彧斌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语种外语

徐 文,郭彧斌

(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一、引 言

西藏是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门户,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段的重要参与者。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西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8月,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提到“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要更好的促进沿线国家间的教育文化交流,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以发挥高等教育在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中的桥梁作用。”[1]对西藏地区的高等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西藏外语教育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有很多致力于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专家提出:“加强关于‘一带一路’沿线语种的外语教学政策与规划研究,为‘走出去’提供语言支持,储备语言人才是‘一带一路’语言规划的核心内容”[2]。

外语的人才培养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策略,也是关键的战略资源。对于外语资源的掌握体现着一个主权国家的自身国力,也关系到本国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力,进而对本国的国防、政治和经济的安全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下,分析西藏高等教育阶段外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外语教育应该结合民族地域特色及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改革现有的标准单一、形式单一的外语教育现状,制定多元化的外语教育政策。

二、西藏高等外语教育现状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相连;并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西藏地区的外语教育对稳定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西藏地区的外语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1923年,在江孜地区以“培养西藏官吏和地主的子弟”为目的的英语学校由英国政府创办。“1934年,英国政府又在拉萨设立了医学院和无线电技术学校;1943年,英国驻江孜商务领事日家森和锡金总督助理梅加西诺通过西藏地方政府,致函摄政达扎和四噶伦,要求在拉萨创办一所英语学校,让贵族子弟入校学习英语。”[3]由于这些学校的殖民色彩浓重,并未普及到广大的劳动人民。近年来,随着国家助力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一系列的援藏计划,推动了西藏高等外语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原因,西藏的外语教育总体发展滞后,情况不容乐观。结合“一带一路”构想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西藏外语教育中的高等教育阶段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集中讨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高等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表1

截至2017年,西藏全区普通高等院校共有7所: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这7所高校开设外语类专业的情况(见表1)。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总结了西藏高等外语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西藏高校开设外语专业数量有限,目前仅有英语和日语两个语种。就西藏高校的外语现状来说,7所高校中只有4所开设英语专业,西藏民族大学于2010年开设有日语专业。但这4所高校中,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是师范方向的英语课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是导游方向的英语课程,针对性较强。

2、与西藏政治经济关系密切的实用性外语语种开设较少。7所高校中,只有西藏民族大学开设了尼泊尔语(第二语外),其他南亚国家语种,例如印地语、缅甸语等鲜少涉及。依照外语专业设置应符合地区区域化的原则,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西藏肩负着与南亚诸国沟通交流的重任。而西藏高等外语教育不能满足本地区与南亚等国家日益增长的对语言专业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了与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往来。

3、区域高层次外语人才培养缺失。目前,西藏地区7所高等院校中,只有西藏民族大学“文学作品翻译及比较”研究方向招收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目前,此专业隶属于文学院的一级学科“文艺学”之下。这种专业的设置模式,有利于学科间的互惠互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专业模式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科的纵深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西藏高校外语专业硕士点的缺失、外语专业博士点空白和研究方向单一,导致西藏缺少本土外语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间接地制约了西藏地区外语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西藏高等外语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

西藏高等外语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考验。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势在必行。西藏高等外语教育问题的根源主要有:

1、特殊的历史原因影响了藏族民众对外语教育的接受程度。旧西藏的外语教育主要是针对官僚和贵族家庭的孩子,而且其目的多是为殖民主义服务,所以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没有享受到稀缺的教育资源,从而导致人们思想意识落后。思维意识的陈旧必然导致教育的脱轨。目前有一部分观点认为西藏外语教育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源自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人们对西藏的外语教育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在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仅限于英语,而且由于不被重视,英语老师缺乏,英语课多被用于讲授别的科目,成为了“摆设”。

2、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也是制约外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条件相对恶劣。较为封闭的对外交流环境,使得西藏高校在院校协作,人才流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方面相对落后。相较于教育发达的内地地区,西藏外语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呈现出疲软的态势。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区内很多院校的英语教师缺少与外界互相沟通和学习的机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实施,因此造成西藏地区的外语教育和内地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区内的外语教育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喀则、山南、昌都、那曲、阿里、林芝等地区外语教学与拉萨市的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牧区的外语教学与农区比较,农区的发展速度要相对快一些,牧区外语教育成为藏区民族教育的难点。

3、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人民经历了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到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巨大转折。由于种种政治和历史原因,西藏经济的起步较慢,发展也相对迟缓,进而给西藏整体的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压力。到目前为止,西藏只有7所普通高等院校。虽然西藏的教育事业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比起经济较为发达的内地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教育事业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现有的西藏外语教育状态下,掌握英语的高层次人才稀缺,小语种人才严重不足。

4、特殊语言环境的影响。客观方面,外语教育起步较晚,恶劣的自然环境,滞后的经济发展以及地方教育部门对外语教育的不重视等等都是影响西藏高等外语教育的因素;主观上讲,当地的教育管理,教师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外语教学的效果差。除此之外,母语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藏语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母语即第一语言,上学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汉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尽管藏语和汉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但各自又发展出了相对独立的文字体系。而英语或是其他外语对于他们来讲则属于第三语言,英语隶属于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在构词和语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这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使藏族同学既受到了母语迁移的影响,又有文化传承带来的冲击,从而导致藏族同学学习外语的内部动机较低。除此之外,外在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较差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西藏与毗邻的尼泊尔、印度等国联系密切,加之尼语,印地语与藏语的相似性都给了藏族学生学习这些语言的天然优势。基于此分析,“政府有必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专门的外语教育政策和外语课程标准,并据以编制少数民族适用的教材和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4]

除了以上对问题根源的讨论之外,高素质的外语教师缺乏以及外语教育教学规划与教学实际相脱离,也是造成西藏高等外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一带一路”战略给西藏高等外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措施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体现了文化的软实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西藏作为南亚经贸和文化纽带的作用愈发凸显,机遇也随之而来。

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西藏地区的外语人才,特别是通晓藏文化且具有较高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增加。2014年,中国西藏—尼泊尔经济贸易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西藏与尼泊尔合作成立喜马拉雅航空公司。2015年1月18日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举措。同时表示2015年将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随着影响力的增大,西藏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宣传活动,打造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加强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此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2、“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西藏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英语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西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游客们熟知的布达拉宫,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美丽的纳木错湖以及林芝的原始森林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500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80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6%、14.7%。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翻译人才发展的机遇。

3、“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西藏与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尼泊尔语、印地语等小语种的翻译人才也越来越走俏。“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对南亚等国家有资金的支持,还要有其他条件支撑,其中小语种人才就是必要条件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使沿线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各种深度合作日益增多,因而需要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和相关地区语言的人才。

综上所述,西藏的发展急需精通语言,且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以及经贸、法律等专业知识积累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然而,现在的西藏高等外语教育现状显然无法满足这种发展的需求。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迎接挑战成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秋芳教授针对“一带一路”带来的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小语种翻译匮乏等问题提出建议,可以成立专门的外语培训基地,尤其是对于小语种可以设立强化训练基地,并设立小语种的人才基金、对招生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多多培养“语言+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5]西藏的外语教育的政策必须要做出及时调整和变革,才能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智力上的保障。

面对西藏高等外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成立专门进行西藏外语教育研究的机构,为区域性的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和支持,使其更贴近西藏本土的实际情况,满足现实的需求,这不仅能为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服务,还可以为区域性的国际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2、制定专门的少数民族区域外语课程标准。调查发现,现存的外语教育存在“一刀切”的问题,直接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与内地外语教育发展不均衡,因此为了提升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的水平,应该制定符合本区域的外语课程标准。另外,可以编写或选取适合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外语教材、课程模式和课程资源,例如西藏民族大学早在2004年就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3、着力培养精通本民族语言的外语教师。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都拥有本民族语言,外语教师若直接用民族语言来讲授外语课程,与学生们进行课下的交流,同学们可以直接借助母语作为桥梁来学习外语,那么学习的热情和效率则会大大提高。所以国家应该制定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外语教师尽快成长,另外,也可以鼓励汉族外语教师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方便其授课和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

4、改变目前西藏地区外语教育以英语为主的单一模式,形成英语+小语种教育并存和互补的格局。西藏地区可以适当扩大外语教学中小语种的数量,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开设印地语、尼泊尔语等第二外语的课程。本科院校可以结合实际,重点加强对高素质、高层次、精通英语和小语种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开设实用性强的小语种。在不久的未来争取形成西藏地区外语教学多语种多元化的趋势。

5、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提高西藏外语教学科研水平。继续推动西藏高校外语类研究生点和博士点的建立,重视英语以及小语种的教学理论和特色研究。另外,提高西藏地区外语教师待遇,鼓励外语教师的深造,努力引进优秀的外语人才,使得外语教师的科研力量和水平得以整体的提升,进而为外语教育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夯实基础。

五、结 语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给西藏的经济和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西藏地区的外语教育必须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需求为导向,改变目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在注重通用语种的同时,制定小语种人才的储备战略,建立复合型、应用型的语言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出既重视语言技能,又拥有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语种外语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政府与市场:双向建构西藏地区新型社区建设长效机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