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赢予
摘要:农业生产依托于自然环境,农产品的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当今社会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与绿色健康,绿色有机食品能够占领更大的市场,由此可见环境保护对于农业生产,乃至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质量;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部分环境要素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民的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开始重视环境的维护。但是土地、水资源、大气资源仍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一)土地资源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为75243平方公里。黄河中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结构松散容易受浸蚀。另外,中游地区雨量集中,自然植物的破坏致使每年夏天的暴雨季节水土流失情况尤其严重。《禹贡》有谓“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西汉末年黄河在今河南浚县西南古淇水口至遮害亭的河段“河水高于平地”[2];到了宋朝初年,棣州境内“河势高民屋殆逾丈”[3]。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养分的流失相当于全国化肥产量的1/2…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减少耕地6.7万公顷”[4]。可见水土流失对于农业生产的强大破坏力。
荒漠化、农业用地污染等也是破坏农业土地资源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荒漠化涉及18个省份的471个县,分布范围极广,扩展速度极快。风蚀、水蚀、土壤盐碱化都是荒漠化的重要成因。农业用地污染的主要诱因是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地膜分使用残留。
(二)水资源
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对农业用水产生了严重污染。“污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农畜饮水安全,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使水体受到污染一造成水质下降”[5]。化肥残留也会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影响水体水质、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争夺氧气造成大量鱼类死亡,破坏物种多样性。
(三)大气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其特点是直径小且比表面积大。PM2.5的主要来源有自然和人为两种,煤炭的大量使用是PM2.5激增的元凶。煤炭燃烧排放的烟尘许多无法去除的超细颗粒,是PM2.5细颗粒的主要来源。
PM2.5引起的灰霾天气会减少农作物的日照时长,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出现灰霾天气时,空氣湿度大多在80%~90%之间,降低了农作物的蒸腾作用吗,农作物对土壤矿物质的吸收也受到了直接影响。同时PM2.5还影响土壤质量,导致农作物减产。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进行正式讨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报告对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6]。
1991年,国际粮农组织OAO)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体质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中国21世纪议程》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7]。由此可见,维护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农业环境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遵循自然生态法则、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农业的要求已经不单单是追求产量,而是追求产量与质量并重、可持续发展。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农业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亚平,刘鲁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方法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6:12-17.
[2]《汉书》卷29《沟渔志》.
[3]宋史》卷91K河渠志一黄河上》.
[4]李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生态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山东理工大学,2012:10.
[5]李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生态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山东理工大学,2012:11.
[6]Gro Harlem Brundtland.Our CommonFuture or Bmndtland Report[R].1987.
[7]《中国21世纪议程》,1994.3.25,第1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