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教师要学会运用疑问来引导学生、以疑问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增强能力的观点,然后从营造和谐氛围中让学生敢问、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会问、不断设疑让学生会学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利用疑问,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问题。
关键词:疑问;学生;探究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些名言无不阐述了疑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伽利略正是敢于怀疑,才有自由落体运动理论的产生;戴震敢于怀疑,才有《孟子字义疏证》的问世。
有一些教学,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虽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课文内容学好,可一旦没了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没有疑问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创造性。教师要学会运用疑问来引导学生,以疑问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一、營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质疑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对于名人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或“无可挑剔”的名句,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地吸收的思维习惯。
学生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表现,鼓励学生质疑将使学生积极参与,40分钟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爱想爱问的习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
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作为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学生敢说、能说、想说并愿意说,敢于向权威挑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可现实中,有些学生已经失去了怀疑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有些教师没能善待学生的质疑,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质疑氛围。
对于敢于怀疑、敢于求异探索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参与、在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简单、多么复杂、多么古怪,教师也都不要轻易否定和回避,而要给予鼓励。
二、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会问
心理学认为,疑问最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
提问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质疑的开始。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去发现问题,并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疑是学习的钥匙,是读书的起点,也是增长智慧的阶梯。学生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质疑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的态度,并不断予以完善的过程。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教师要勇敢地为学生播下质疑的种子,诱导他们在批判的思考中探索新知,让他们在学习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足够了,千万不要去越俎代庖,那是学生互动、激发学生思维的良好契机。但是问题意识是通过长期培养、慢慢形成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从现有的教材内选择那些有希望、有可能提出一些新问题的事实和材料,并通过这些新问题激起新的观察和新的判断方式,从而扩大未来的经验范围。
只要让学生多练习,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并能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敢于向权威性的东西进行挑战。甚至敢于向一些规律、定律挑战。
三、不断设疑,让学生会学
双基教学强调“双基”,同时强调在“双基”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反对注入式,主张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或“灌输”式教学。各种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求富有启发性,不论是教师讲解、提问、演示、实验、小结、复习、解答疑难,还是进行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复习课、练习课的教学,教师都讲究循循善诱,采取各种不同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使之主动地、积极地、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质疑启发”,即通过不断设疑、提问、反诘、追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释疑解惑,开通思路,掌握知识。
陶行知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提问,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以提问促思考,在探究新知中自悟、自主答疑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