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霏
摘要:做好信用评级工作,有利于市场及时获取风险信息,并对相关企业进行约束,以保障资本市场安全、稳定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理念起步较晚,尚处于研究阶段,在实际评级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笔者对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供相关学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信用评级;债券市场;影响力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企业债券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做好信用评级下作。虽然这个理念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但我国在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方面进步较慢,社会对信用评级缺少重视程度,使得运行过程及评级结果受到了影响。对此,本文通过信用评级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研究,以解释信用评级的意义及必要性,对我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现状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信用评级的实现,良好的评级结果,有利于推动中国债券发行市场的发展,以解决发行量、发行方式以及发行人、投资人的信用质量等问题。虽然我国信用评级发展较晚,但信用评级市场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得我国债券发行总量得到了快速增加。
近些年来,信用评级行业在债券市场中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不断加大了支持力度。其中,国家发改委先后对企业债券评级业务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在发行债券时要聘请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推动了我国信用评级体制的健全与发展。但在实际实施中,受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比较严重,主要是因为我国债券市场尚不完全,很多债券以国家信用为担保,使得信用评级工作流于表面,只有少部分企业实行了信用评级制度。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劣势地位,并不能充分体现信用评级市场的功能。其中,国有企业占债券发行企业的主导地位,一般将国家信用或地方政府信用作為担保。虽然信用等级比较高,但弱化了企业债券的评级意识,不利于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1]。
二、信用评级对我国债券发行成本的影响
信用评价在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一般可通过债券发行成本体现出来。当发行人与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时,会加大风险隐患程度,可通过聘请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来进行评级,从而控制风险。当发行人或投资者采纳评级结果时,会将其作为发行依据或投资依据,以获得良好的市场空间,控制发行成本。
现阶段,国际上普遍采用计量回归法来分析影响债券发行成本的因素,并根据发行成本的变量信息来建立不同的模型,主要包括IFR模型、TIC模型以及NIC模型三种。笔者在选用模型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采用TIc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例如,第一,在对债券的收益情况进行计算时,可用BP=来进行计算。其中,BP为发行人所融资到的资金,需要利用面值来减去折价部分,再将获得的结果与溢价相加。Ci表示的是第i期的利息,Fi为第i期的本金,TIC则表示债券的利息成本。当这部分计算结束后,应将TIC视为应变量,并将债券发行规模、发行期限、市场波动、信用评级等视为自变量,从而建立线性回归模型TIC=β(自变量)+α(虚拟变量)+误差量。通过对各个变量进行分析,可对各评级变量系数符号的绝对值进行检测,当高评级系数结果为负值,且绝对值结果远大于低评级系数时,说明信用评级对债券的发行成本有较大的影响力,从而延伸至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2]。
在数据选择方面,笔者参考了中国债券信息网上的数据内容,首先,以2015年1月-2016年2月为期限,筛选了一些债券企业或公司发行的债券。其次,在确定企业或公司的范围之后,需要所筛选的样本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债券要保障利率固定,若是浮动利率时,其数值变化比较大,对计算结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确保评价信息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企业主体评级信息、债券评级信息等,避免出现信息缺失的问题。三是,严格按照规定期限来进行筛选,有利于控制时间差异,防止不同时期政策差异、制度差异带来的影响。最后,中国债券信息网的数据量有限,难以反映我国债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因此,还需要与万德数据库进行结合,补充现有数据存在的缺陷。在所有数据中,企业主体评级、债券评级、市场波动、发行规模、发行人赎回权等数据信息都是确定的。但发行企业所属行业不同,需要进一步明确,应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仓储业、信息技术业等各个行业。在设计虚拟变量是应以INDl-lNDn进行标注,便于进行分析。
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需要将债权评级标准划分为三个层级,包括AAA级、AA+级、AA级。在实际计算时,AA级为缺省项,实际虚拟变量只有BR(AAA)和BR(AA+)两种。将虚拟变量带人线性回归方程可知,TIC=β(自变量)+αIBR(AAA)+仪2BR(AA+)+误差量。同时,笔者在研究时,也考虑了主体评级对发行成本的影响。因此,在对主体评级时应包含三个层次、七个等级,别分 为AAA层、AA层(AA+、AA、AA-)、A层(A+、A、A-)。在进行计算时,A类应为缺省项,AAA类与AA类虚拟变量分别为DR(AAA)、DR(AA),其线性回归方程为TIC=β(自变量)α+lDR(AAA)+2DR(AA)+误差量。另外,还需要进行最后一步计算,将债券评级与主体评级的各个变量带人线性回归方程中,可得到TIC=β(自变量)+α1-1BR(AAA)+α1-2BR(AA+)+α2-1DR(AAA)+α2-2DR(AA)+误差量[3]。
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可知,在发行人赎回权以及债券市场波动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其他变量中,至少有一项结果变化比较明显,而主体评级、发行场所、债券评级等变化显著。其中,发行人赎回权变化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这一时间段内,我国债券市场较为平稳,对市场的影响较小。但债券市场指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显著的效果,其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实际利率情况。当债券利率较高时,投资者会获得较高的收益,直接会影响债券企业、公司的发行成本。对于银行市场来说,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低、回报率也比较低,发行成本要比债券市场低。在对债券主体评级进行分析时可知,债券发行成本AAA级 三、强化信用评级在中国证券市场影响力的建议 第一,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尚不发达,市场规模较小,仅有少数债券品种采用了信用评级模式,使得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对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债券市场的开发力度,鼓励债券企业、公司创新债券产品,以拓展市场规模。同时,政府要组织完善信用承担机制,构建新型信息披露制度,引导投资者、发行人提高信用评级的重视程度,推进信用评级市场的建设进程。 第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缓慢,在实际工作中,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难以保障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对此,我国应加大信用评级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要求遵守行业规范、提高专业能力,确保信用评级质量,从而打造品牌形象。同时,信用评级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内控体制,做好保密制度、回避制度、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强化行业规范性,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的综合价值[4]。 第三,做好债券市场数据库建设工作,可为信用评级机构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以保障评级质量和效率。因此,我国政府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应从数据库建设的全寿命周期进行考虑,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库维护等,并安排专职人员来分析数据,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水平较低,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市场,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在信用评级方面,应加大外部交流力度,建设国际化信用评级体系,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在债券市场方面应坚持“走出去”战略,吸引更多的外资,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地位,以打破国际评级巨头的垄断地位,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采用了TIC模型理念,对信用评级的价值进行了认可。其评级结果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及发行人的发行成本等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我国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市场,推进信用评级机构的建设,实现我国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龙,崔英,蔡亚冬,从微观结构视角看中国债券市场信用利差[J],债券,2017(11):30-36. [2]王闻,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评析[J],债券,2017(11):65-68. [3]钟辉勇,张一凡,林晚发,中国债券评级行业的现状与问题:次贷危机十年后的反思[J].财经智库,2017,2(06):125-138+144. [4]李明明,秦鳳鸣.中国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2,11(03):14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