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愈来愈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跻身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在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愈来愈多的国际项目下程交由我国企业承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国企业收获了大量宝贵的发展经验,但也遇到了一系列的管理风险。为此,本文以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为切入点,客观分析了国际下程项目经济活动的风险及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若干建议,以期有益于改善国际下程管理现状,助力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
关键词:国际下程项目;企业管理;经济风险;风险管控
国际工程项目简称“EPC项目”,就是集合了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和Construction(施下)于一体的、 由我国企业承担总承包责任的国际下程项目,通常被称为“交钥匙厂程项目”。从整体上看,国际下程项目相比于国内工程项目,有着更大的管理难度和风险,不仅施下周期较长,期间还穿插着各类不可预期、不可控制的风险。下文将以该项目经济活动风险为例展开探讨。
一、国际经济环境背景概述
时下,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过程中。由于上一轮的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正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其次,目前国际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压力日趋明显,多边贸易体制受到的冲击也日益频繁。具体地说,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仍然没有摆脱依靠金融和投资扩张应对危机的旧路,新旧动能之间的转换仍然有欠衔接,在市场需求不振的消极影响下,金融风险持续累积;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民众仍然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之外,导致孤立主义和反对全球化等思潮长期存在,虽然近年来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出复苏态势,但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或者发展中经济体,仍然存在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此外,再加上受国际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呈现出下行趋势,基建投资与建设增长乏力,许多国家的对外项目相继面临拖延、停下等问题。因此,防范与控制项目经济风险成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国际工程项目经济活动的主要风险
国际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国际项目下程需要承受更大风险。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承包项目规模的不断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走出去”企业所涉对外下程业务及经济活动需要承受的风险也愈来愈多样、愈来愈复杂。具体如下:
(一)国际环境的复杂性风险
由于国际项目下程都是跨国开展,国内企业很难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国家的政策和经济规律,因而相较于国内下程项目开展,国际”丁程项目需要承受更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不仅源于地理位置和语言等层面,还包括政治体制、政府厂作状况、国家安全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当地市场情况、适用的建筑标准和规范、法律法规、文化习惯与宗教习俗、供应商的选择、外汇与项目资金管理、税务会计管理等多个方面,导致国内企业很难在短时期内完全熟悉了解、适应。因此,国内企业必须就上述问题、环节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前进行认真学习和分析,以建立健全的工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切实强化项目工程风险防控,防患于未然。
(二)材料价格的多变性风险
实践中,项目工程材料主要是钢铁、水泥、木材、石料、电气设备等。而这其中,除电气设备外,其他材料都属于大宗商品,直接受制于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而在一项下程中,材料费通常占工程总成本的六成以上。而材料是国际项目下程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而所受影响将直接波及企业整体效益。例如,有的国际项目下程在投标时,如果所需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较低,此时投标者不仅会没定较低的价格参数,且事后也不会积极采取对冲操作,由此将严重影响到下程最终收益,一旦未预先考虑上述因素,衍生出的经济活动风险将伴随国际项目下程始终。
(三)工程资金的不稳定风险
实践中,国际工程项目的进行需要企业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而项目合作业主对工程开展前期所预付的下程款项,又有着极为复杂,甚至是严苛的要求,所以最终实付工程预付款往往会滞后于下程实际开下时间。而工程整体完工时间又有着具体且明确的时间点,一旦逾期则又将面临逾期违约风险。由此使得国际工程项目企业不得不在事先通过融资、贷款等方式对工程施工资金进行垫付。正是由于这一垫付行为,使得国际下程项目企业不可避免地在资金来源上承受不确定的资金风险和较大的资金筹措压力,而一旦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则将累及企业陷入经济困境,甚至是违约风险,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四)外汇市场的波动性风险
国际”丁程项目除了存在厂程周期长、工程资金数额大等风险外,还受到国际外汇市场波动的直接影响,因而汇率风险也是国际工程项目建设中最为普遍的经济风险。具体地说,这种汇率风险主要由两种风险组成,一是国际市场的汇率波动。例如,一旦国际下程项目结算货币在国际汇率市场中大幅贬值,则将直接导致企业最终获取的工程款兑人民币出现价值减损,进而直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二是当地货币币值的波动。现实中,有的国际下程项目施下地位于第三世界国家,而这些国家通常都属于外汇管制国家,国内通货膨胀率高,当地货币贬值较快,而厂程的开展一定比例需要使用到一些当地货币用于项目工程材料的采购,一旦当地货币币值下降,将直接导致企业遭受一定貶值损失。
三、提高国际工程项目风险防范能力的若干建议
(一)确保工程项目前期规划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
即,在国际下程项目开展前期,企业务必认真分析工程所涉的各种风险因素,例如科学预测通货膨胀的风险,在项目投资额中留有一定的备用金,以保障能够及时应对资金筹措困难,防止工程中途停建、拖延等造成的巨大损失。例如,可聘请专业人员事先进行全面、整体性的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谨慎确定项目规模。若工程项目确实可行,但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则可尝试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承建,共同受益,共担风险,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所需承受的风险值。又或是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让金融机构参与,与金融机构积极合作,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为后期工程开展积累充裕资源。其次,要熟悉下程所在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与工程相关的法律规定,依法依规经营;同时尊重当地法律和宗教信仰、文化风俗习惯,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处理好我国企业、项目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关系,根据情况逐步实行属地化经营。此外,还要确保下程规划与国际接轨,建立一套适应国际工程管理机制,不仅要关注下程技术层面,还要重视其中的国际商务交往问题,保持与项目商务团队的紧密协作,加大下程管控强度,建立健全跨国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机制。
(二)重视资源配置规划,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国际项目下程需要企业向项目所在国调派大量工作人员,且需要为每一位工作人员办理各种复杂手续。再加上需要支付调派在国外项目上的工作人员较高的下资福利待遇,由此使得国际项目工程成本比国内完成的项目工程高出很多。因而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规划人力成本,是保障和提高国际下程项目厂程收益的关键。所以,企业要在现有的、合理的管理架构基础上,尽可能地控制调派人员的数量,做好前期人力资源规划下作。具体地说,国际项目工程在不同阶段的用人需求都不同,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对工程每一阶段需要调派多少人员,调派什么岗位的人员,以及人员的相关培训等问题事先作出细致的规划和安排,准确把握调派人员的层次、时机等。但要注意的是,不论如何规划人员的调派,都应当以满足项目工程的正常用人需求为前提,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分布调整,最大限度将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值内。
四、结语
国内企业对国际标准规范、工程所在国的当地政策法规、自然气候、设计施工习惯、市场条件等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认知缺漏,极易导致工程出现设计不符合合同要求、施下不符合地方規格、无法取得所在国或业主的工程施下许可批准等风险,因此,做好关键环节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管控至关重要。企业务必坚持“预防控制为主,补救为辅,全程管控风险”原则,在实践中反复摸索、研究,建立健全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为企业国际项目开展保驾护航,实现利益最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战胜.我国国际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6(6):26-27.
[2]王党在,王晓东,王联国.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J].水电站设计,2016,32(1):51-53.
[3]李龙舟.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建设与团队管理[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6):00082-00082.
[4]付吉强,赵洋,杨海宇,等.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及规避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026-00026.
[5]王永峰.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与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1):00031-00031.
[6]郭永军,麻树龙.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汇率风险及应对措施研究[J].工程经济,2015(9):104-109.
[7]陈火见,姚根洪.浅谈国际工程EPC项目的风险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7):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