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与保护》教学渗透环保意识探究

2018-09-10 07:22吴兴海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环境保护

吴兴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逐渐遭到破坏,初中科学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可较好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讨论《空气污染与保护》的教学过程出发,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做出了一些探索实践。

关键词:初中科学 环境保护 《空气污染与保护》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环境教育是教育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爱护环境,呼吁学生保护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创设生活情境,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不论是空气污染还是水污染,都是人类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境进行相应教学,通过对于一些细微生活习惯的变化或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逐渐渗透环境保护的观念。

《空气污染与保护》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于大气污染危害性的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教师会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生动的空气污染的图片,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让学生进行思考,找寻空气和人类生存的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然后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例如,在进行课前导入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本章第一节课的内容“空气”这一知识点来和学生进行第一个问题的交流:“你能说说空气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吗?从空气的各个组成成分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什么作用?”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首先就会回答氧气对于人类生存是必不可少的物质,然后还有的同学进行补充,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也回答出了二氧化碳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然后教师会通过空气成分的其他组成比如氮气、稀有气体、水蒸气等来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探讨,教师让学生明白空气成分的稳定性对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重要作用,为接下来的空气污染介绍做出铺垫。

教师会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如黄沙天气、雾霾天气、可吸入颗粒物布满空气中这样的图片向学生询问:“这样的空气如果吸进肺里,你觉得会健康吗?你对这样空气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大部分回答的是污染性空气吸入肺部,就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并且这种灰蒙蒙的天气让人感觉很抵触,甚至一些同学说即使戴口罩,碰到这种天气也不会想出门。教师随即引出课本中第一个知识点“可吸入颗粒物”,让学生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定义及概念。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并且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感,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

二、培养环境情感,激发环境保护热情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身情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遵从新课标的指引,促进学生保护自然、亲近自然,通过对学生保护环境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以极大的热情促进自身追求美好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对于自然保持一个敬畏之心,让科学课变得更加充满人文气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结合一些热点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PM2.5的定义是什么?他对于人体造成的危害有多大?身边的白色污染是什么?生活中的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吗?通过这些实际的环境热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知识,充分进行讨论,激发起学生的环境保护热情的同时也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深,通过相应的实践真正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空气污染与保护》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特点和危害之后,再次抛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是什么吗?生活中哪些行为是主要来源?”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其进行可吸入颗粒物来源的排序,在学生的回答中出现了汽车尾气、工厂烟筒、建筑废弃物、鞭炮引燃、烧煤烧炭等,然后教师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相应空气污染源的展示,从而根据图片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列举典型的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排放进行造成空气污染原因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污染原因有两个,一是超出了空气自身的调节净化能力,从而造成空气污染;一是就是一种空气中没有的气体进入空气,造成了空气污染。通过对主要污染物质的学习,教师会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相应污染源的分类,再次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污染气体的危害性表现在哪里?”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行表格的填写,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活的危害程度。

通过空气污染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生活环境对于环境污染危害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然后笔者就会通过一些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的介绍,比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通过教师的鼓励引导,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保护环境的共鸣,真正促进学生保护环境情感的提升。

三、合理科学实践,提升保护环境能力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需要学生、教师不断实践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引导,通过环境保护的实验,让学生知道解保护环境的措施。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环保装置或者环保设备,自觉在生活中保持环保习惯等,让学生通过合理的科学实践,促进学生环境保护能力的提升。同时,不少环境试验还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本的知识点,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污染物对于环境的危害。

与空气污染分不开的就是酸雨这一环境污染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对于课文教材的阅读,了解酸雨概念和形成原因,并且探究酸雨中的“酸”到底是什么物质。学生在阅读之后,了解到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自然降雨,而酸雨中的“酸”主要是指空气污染重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形成的硫酸和硝酸。教师结合前面学习过的硫酸、硝酸的性质特点,让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酸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酸雨的形成过程,教师让学生根据酸雨的形成过程,归纳总结出酸雨的危害。

在经过酸雨和空气可吸入污染物的介绍之后,教师自然引入空气污染的概念以及空气污染的主要形式,通过对空气污染形式的总结,抛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什么样的行为让空气环境变得更好?”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寻找了几种途径,如在日常生活中规劝父母少开车出门,关注空气质量和空气监测,对于家乡有污染的企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空气质量简报的表格制作,收集资料在家里制作简易的空气净化器等。

课后,教师会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比如在玻璃片上粘贴一层不干胶带,放置到不同空气环境中,放置二十四小时后观察变化,分析收集到的颗粒物的主要成分。通过家庭小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真正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空气中存在的空气污染,真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6-29.

[2]陈志能.在初中科学实验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2):42-43.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政策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