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丽
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有效显现教学中的人文性,有助于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不良状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和学习之中。文章在初步介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其在语文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以期给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
构建高效课堂,培育创新人才,寻找一条能让师生共同进步的教育之路,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学案导学正是一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发展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模式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产生与界定
学案作为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新的核心依据,具体包含测试学能、建设学习目标、理解学习重难点、反馈学习重难点、指导并探索学法、自我矫正以及反馈等多个步骤,它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学案导学,以学案教案作为出发点,通过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训练,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效益,着重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一直被作为教学策略与学法指导的重要方式。它的关键优势是通过学法指导等形式,从根本上优化自身能力,让学生从观众席逐渐迈向表演席。操作要领主要展现为问题教学、后教先学、导练导学、当堂达标等方面。
二、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实施问题
(1)自学过程不够系统,通常自学语文课都会选择在课外实施,自主学习课外知识时,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读课文,更倾向于在教辅书中选择或者寻找答案,根本没有认真思索。这样文本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似乎课堂很活跃,但是空、假、大却也就影响了语文学习效率。
(2)教学过程过于僵硬。在教学实施期间,老师通常使用固定的五步法,也就是反馈达标、交流展示、学习合作、自学备案、迁移拓展、机械教学等,文体与题材不同的课文,依然使用一样的套路,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文本差距。事实上,延伸拓展、当堂检测都是很有必要的。一旦教学被固化,就会束缚师生思维与行为。
2.设计问题
(1)展现失当。在量上没有把握好度,具體展现为学案繁杂、内容重复。度上没有把握好,也就是没有把握好学案内容难易度。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观沧海》一课时,先说古代文人的创作灵感与来源,怎样领会古诗词传达的意义与情感价值?这类问题对初中生而言,其难度与专业性都很大。
(2)套案存在问题。编写学案套案,很多时候学案套用较为严重,往往与教学实际不符。第一,学案套学案,也就是一个学案中穿插了另一个学案,这样也就分离并消耗了学生的学习精力。第二,部分学案中存在老师亲自设置的板书,部分老师保持着上课板书的习惯。第三,整个学案都是某某页的第几题到第几题,思维训练演变成题海战术,如此一来,便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3)问题跑偏。第一,学习目标发生偏移。第二,学习过程发生偏移。第三,学习内容出现偏差。比如在学习《风雨》一课时,该文章的学习的重点在于对风雨的侧面描写,但是很多学案中却出现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相关的题目,与本应具有的达标测试目标不符,以至于学习内容跑偏,影响到学生对文章的学习。
3.展示交流问题
(1)整体分化。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为控制好时间,一般老师会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板块,然后再把不同问题分发给各个小组,然后小组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回答。片段阅读的方式完全代替了整体理解与阅读,同时也让整个阅读过程被迫打上折扣。
(2)问题过于零碎,没有思维含量。就表面发展来看,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中,从而增加师生互动,但事实上学生并未静心探索问题,更多的是通过板书寻求答案,或者拼装答案。整个课堂的问题都很零碎,存在多个重复内容,对问题的解释与知识相对偏多,但缺少探究与分析。
三、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改进策略
1.全面改革,适时突围
(1)从整体上做好推进,优化课堂改革与实施。也只有从学校层面做好整体推进工作,优化学案导学进程,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水平,从而真正发挥学案导学价值。比如,在学习《巨人和孩子》时,可以在正常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办自主学习课程,学生可以结合学案要求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价值,从而为第二天的展示、交流做准备。
(2)把建模变成去模。在学案导学的初始阶段,我们必须建成对应的模式,它的核心目的是利用相关模式贯彻学生为本的改革观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突破原有的模式,形成满足学生与学校实情的模式,才能达到高效教学要求。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有肯定也有否定,同时这也是学案教学的灵活之处。比如,在学习《明月几时有》一课时,就可以利用该模式,拓展延伸、检测达标等环节都能自由选择,而学案导学的课型选择可以借助反馈课、展示课、自学课等形式进行,将文章中的内容和方法在一个课时之内优化评价、展示、自学等板块,当然也能展现1—2个板块。
2.精简创新,科学指点
(1)精简内容,生动教学。既然学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拟订的学习方案,精而少更加适用。语言更加活泼、生动,我们需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与要求,灵活地使用措辞,从而让整个学案更加丰富生动。
(2)结合学案进行设问。就学的层面设置问题,并且有步骤地延伸,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欲望,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根据学案,向学生提出问题:“从题目、文章第一段能得到怎样的信息,三味书屋的情形是怎样的,从哪几个方面体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当问题的辐射度与开放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成果。
(3)指点学法,深入分析与研究教材。期间,老师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突破,深入教材,清楚重难点后,再吃透教材,根据学情要求,从开始就设计出较好的学案与问题。
3.有效提问,高效点拨
(1)有效提问。第一,清楚学案问题形式,提高问题有效性,普通疑问是问题最初的形式,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显性提问:“花”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由此展示了文章内容。隐形提问:“花”是否还有其他的隐含含义?能让学生思维更加完善,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感知自我思维。能充分发挥隐形提问价值的老师清楚教学目标与深度解读定位,然后再做好教材重难点把握。
(2)有效点拨。第一,适时指点,在展示期间,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师生对话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从而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进行拓展、补充与优化;通过把握关键机会,启发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表达欲望,从体验与实践中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第二,及时矫正。在教学期间,老师要及时发现错误,然后指导。如,在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时,其中文中包含很多字词的读音需要注意,比如“浏览”“徘徊”“裨益”“憧憬”等,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将字词与文章链接,引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三,多元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要尊重学生,不只是表扬,还有暗示、指导与矫正。
参考文献
[1]廖春华.学案导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28):149-150.
[2]李菊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践行[J].新课程研究,2017(11):67-68.
[3]朱清华.导学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