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渗透模型思想,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18-09-10 07:22吴珊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素养

吴珊

【摘    要】学习数学不是单纯为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数学素养,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成为一个有数学意识,善于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的人。在小学阶段渗透模型思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其他素养。

【关键词】模型思想  数学核心  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87

马云鹏教授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模型思想是2011年版新课标中被新纳入的核心素養。在小学阶段有效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帮助学生积淀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的过程性经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核心就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借助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运算等进行求解、验证、解释建立模型、最后回归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和不断深化提升。下面就结合平日的教学实践,以“问题-建模-验模-用模”四个要素简要谈谈如何有效渗透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前提

(一)贴近儿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营造学生感兴趣、有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如在《搭配问题》一课中,教材中呈现小丑的服装搭配问题。在教学中,我借助色彩艳丽的小卡片代替小丑先生的服装,直观的图片素材贴近儿童的生活,随后让学生在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的操作中,充分建构有序思考的数学模型,能自觉运用“有序思考”的数学模型思考其他数学问题。

(二)联系生活,感知数学模型的魅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建构数学模型,应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背景。如在《认识负数》一课中,联系生活,借助学生对于温度计的前经验,沟通数轴与温度计的联系,借助“转化”“一一对应”的思想,建构“数轴模型”,在拓展数的范围的过程中,感受模型的魅力。

二、构建数学模型是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经历丰富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思考归纳,最后初步构建数学模型。

(一)丰富事例,对比归纳数学模型

例如在一年级教学“加法”这个运算时,为学生提供多个生活事例,如“池塘边有2只白天鹅,3只黑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小明有4只铅笔,小红有3只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只铅笔”“小猫早上钓了3条鱼,下午钓了1条鱼,小猫今天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在解决此类问题中,让学生充分感知此类问题的本质都是求一共有多少,是要把两部分的个数加起来。经过多个事例的类比,学生能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点,抽象出此类问题的本质。

(二)巧用数学思想,聚焦建构数学模型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借助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操作中,充分感受几何图形的密切联系以及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在“转化”思想的驱动下,运用“割补”沟通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从而建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模型。又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结合图形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间隔数”,以及“间隔数”与“棵树”的数量关系。

(三)直观素材,支撑建构数学模型

借助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认识时分秒》一课中,借助时钟这一直观学具,在拨一拨的操作中,通过观察抽象出“分与秒的数量关系”,初步建构时间模型,并以此迁移类比,为后面其他时间单位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求解验证模型是保障

小学阶段模型的建立,从“分析实际问题”到其后的“做出合理假设”再到最后的“完成建模”的过程,最关键的就是假设是否合理,验证是否能通过。所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求解验证模型是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基础保障。

如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我以《孙子算经》中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题的策略,如用假设法,利用猜想假设的技巧,帮助学生实现“全部想成鸡或者兔”的思维飞跃,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同时,构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其次进行模型的验证,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方法进行验证;最后从“鸡兔同笼”问题过渡到日本人研究的“龟鹤问题”,并追问两类问题的本质,即两种事物的腿数不同,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并建构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四、拓展运用模型是价值

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既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实现模型的有效迁移与有效运用。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先是出示“同时相向出发”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演一演”相遇的过程,“画一画”相遇的路线图,帮助学生建构“路程和”的数学模型。“相向但不相遇”的实际问题,以及追及问题,通过对比感悟体会到题目千变万化,但其中的“路程和”数学模型总是不变,只有掌握了不变的数学模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有效地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验“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获得数学学习的基本经验时,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提高问题的思考与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

[2]王尚志.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

[3]袁甜.关于“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

[4]刘红娟,刘伟元.以模型思想统领教学,打造建模用模课堂[J].辽宁教育.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五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六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初中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原则及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中的模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