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

2018-09-10 07:22:44莫大庄
南北桥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数学意识初中数学

莫大庄

【摘 要】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习惯是教师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细节的观察及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应用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意识 应用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50

一、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中国数学的瑰宝《九章算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诸如物价、利率、测量、估算、设计、种植、加工等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假如离开了数学,社会进步就成为纸上谈兵。

2.数学应用意识是研究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比如物理、化学、逻辑学、计算机等学科都需要数学知识,精深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其他学科的深入研究。历史上就有科学家因数学知识的欠缺而耽误其他学科结论的得出的例子,例如胡克就因高等数学知识的不精通而耽误了一个物理结论的导出。

3.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是当前课程目标之一。现行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的应用”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树高2米,两棵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多少米的路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虽然不能求出问题的准确答案,但是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他们便会张开理想的翅膀,翱翔到探求知识的海洋中去。这样一开始就设置悬念,创造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自我学习意识,在设想、观察、探索、总结这一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实践证明:在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同时在实际情景下学习,能有效激起学生对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创建自主式课堂,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长久以来,数学教师是中学数学课堂的“权威人物”,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就跟着学什么样的内容。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并不会去主动地思考、去探究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思路去解答数学问题,换成另外一种方式是不是也能行得通。这对于当代中学数学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中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会逐渐丧失发现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会渐渐缺乏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培养一种不良的数学应用习惯。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勇气,并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

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时,中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数学学习小组,为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学生交流完后,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个代表,分享本小组的探究成果,以及介绍小组成员怎样将某一知识点应用于这道数学问题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充分联想与想象,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习惯。

四、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抽象的知识后最终可以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宏观上很好地认识数学知识,再举出丰富的数学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重要的价值,甚至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要以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数学离开了生活,就会显得空洞无依,而生活离开了数学就无法发展进行,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拉近生活、数学和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生活中简单的物体画三视图,用这样来源于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思维论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就要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和能力。要克服思维的离散性和惯性,提高思维品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激活学生生活的经验,尊重学生对数学化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斯宁.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应用数学系,2010.

[2]顾雪莲.論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教育篇,2011.

猜你喜欢
数学意识初中数学
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求索
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2期)2017-01-17 18:27:08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29:27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7:28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6:46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1:05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