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且也是英语运动能力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新课改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得阅读在新形式下的教学工作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探讨阅读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如何更高效的进行培养,如何开拓出新型的符合课改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新型授课思路、授课方法,更好地为学生语言能力的运用、学习能力的培養助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叶恒娇,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
核心素养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目前逐渐成为全球主流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指导思想。核心素养以终身学习为指向目标,提倡“学求知、学做事、学共处、学发展、学改变”五个主要学习方向。对于我国具体现实情况而言,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全面、综合、协调的发展是有积极推动建设作用的,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谈谈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教育部2017年颁布施行的新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通过对于核心素养的结合,对于高中阶段英语的教学工作有着如下的要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通过对上述四个要求进行结构分析,结合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的归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能力培养在核心能力要求下扮演的角色是复杂的,承担的任务也是重要的。首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口语、写作方面,阅读作为一门语言最关键的输入方式,是这些输出能力的基础。其次在文化品格的建立方面,阅读理解对于语言的文化属性的体现的作用也是首当其冲的;至于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获得方面,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总结出相应的语言语法逻辑体系继而形成对于思维、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见阅读能力对与语言学习中核心素质培养与获取的重要性。
二、结合当前阅读教学形式分析核心素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所体现
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阅读一直都是作为一项重点训练内容进行讲解。首先阅读是开展语言训练形式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在教材中课文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词汇、词组、句型、语法等相关基础内容的训练,课上听力、写作部分也是以课文为基础的。可见阅读的训练是传统课堂中一切教学活动的发起点与教学活动围绕的中心。但是,在这种模式下,阅读虽然地位十分重要,可是授课效果与效率都不尽人意。求其原因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在传统模式中,教师为主导,在教师对课文的分析与讲解的前提下,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进行对应形式的反馈:如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就跟着朗读;教师读词,学生跟着读词。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低效枯燥,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明显不符。
2.阅读文本的利用率过低。在传统模式中,阅读文体虽然处处存在,但是教师往往只从其中摘出重要词汇与知识点进行讲解,其他部分便弃置不顾,使得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支离破碎。这种情况对于阅读能力的增强不进反退。
3.习题方面对于阅读能力的忽视。在习题与考试中,目前的阅读看似在试卷中比例很大,但是其对于阅读能力的考察并不能称之为完善,教师在进行阅读题目的讲解中也会发现对于学生而言阅读的解题思路已经从原来的由文中内容回答问题的形式变成根据问题去文中“找朋友”的方式。这种模式的形成说明目前阅读习题出题思路和方式都存在缺陷。
4.过分重视教材运用,缺乏拓展阅读。教师在授课时过分注重对于语法、词汇等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目前能接触到的英语资料只有英语教材与习题两大部分。拓展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力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只会做阅读题,不会阅读”的学生明显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相悖。
三、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由于阅读在英语活动中是一种核心基础的学习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评判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比如在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讨论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活动。通过口语、写作等输出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心理,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知识并加以利用这个过程会收获巨大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积极组织以阅读为基本内容的问题探究、英语辩论等内容,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提升。
大力加强学生拓展阅读倡导工作,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阅读作为“听说读写”中最有效的输入手段,对于信息可以做到直观、逻辑性强的输入方式。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外拓展文本中的生词、词组、固定搭配、俚语等都是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掌握的内容,通过大量的英语拓展文本的阅读在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会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舒颖.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J].亚太教育,2016(36).
[2]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