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只涉及教师如何上课,缺少学生的反应和活动。似乎为了补充,近些年来各种学法潮一浪高过一浪。很多教育者也认为,学生仅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很少人能认识到学生还是丰富的、鲜活的教学资源。郭思乐教授曾说过,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享受天纵”,教师应该站在学生旁边,为他们的好学而设计——主要是依靠他们的自学,最大限度依托自然赐给他们的天赋来为学生服务。教师如何点燃、激励和发动学生,由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依靠学生学,实现“纤夫”与“牧者”的角色转换。根本方法就是从学生出发,对课堂进行重建,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三年来,沐浴着生本教育的雨露,实践生本教育的理念我校的英语课堂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关键词】生本;课堂;重建;需要;角色;评价
【作者简介】刘小宁,珠海市夏湾中学。
一、英语课堂教学重建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过度程序化的分析与评价,知识不得赖此产生。这让英语学科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了破坏和拆解:“老师们就书讲书,学生们听完就背”的方法,使学生们没有办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也无法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更不用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我们在教学中也会见到,老师认真备课,以为教的越多学生学得越多,但有时却发现学生听不进去。有些学生在老师讲的时候感觉很明白,但一做题就错。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知识学习的发生之处在于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实现“以生为本”,让每个生命都精彩?这就是我们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行为重建的出发点。
二、再造学生的学习的动力系统
在英语生本课堂备课研究中,我们一直本着兴趣源于需求的原则来探索适合我校学情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需求越迫切,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越高。因此,集备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难点变成学生的需求。这个需求一定要切合学情实际,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让学生在原有能力基础上有所提高。
1.备前置作业。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该把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先会后学,先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这里的先会,就是前置作业部分。在设计前置作业这个环节中,我们科组一直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根本、简单、开放”;二是内容选择要成就学生的兴趣需要。这样的前置作业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尝试着研究性自主学习,了解新课的大概内容。我们曾布置视频短片、电影欣赏、收集阅读中涉及到的新闻或图片信息、手绘词汇简笔画等。以一节读写综合课为例,我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B Reading 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一文之前,前置作业就是布置学生观看电影127 Hours并完成信息卡(如下)
Whats the name of the film?
Where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How did the man free himself?
What did he do after the accident?
学生完成前置作业时已经对本节课产生强烈的兴趣,在课上我会用3-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的作业学生不觉得“受拘束”,不觉得“累”,不觉得“烦”,而是饶有兴趣地“享受”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备课堂。生本课堂必须进行教材整合,这样可以避免低效重复,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以单元话题为主线,整合Section A和Section B,将一个单元分成话题听说课,词汇语法课,读写综合课,和复习课。每一个课型都有核心活动作支撑。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我们坚持多学少教,议不会再教。活动围绕话题和课型设计,以自主學习,合作,讨论,个人或小组展示为主要形式。学生们通过有效的活动方式,不断的操练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活动中,学生所遇到的疑惑或分歧较大地方,就是讨论环节交流的重点。经过学生间的讨论无法解决而又必须掌握的地方,才是老师教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主要的任务是发现学生所需,捕捉教育契机。
3.备课后。集备的最后一项内容就是备每个课时的作业。这一环节重在通过作业巩固掌握运用提高,通过测试检查诊断发现问题,再通过滚动测试补缺强弱。我校英语教师整合每课时的重难点,结合收集到学生在这一课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命题或组题。这样根据学生的所需,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查缺补漏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以上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各有侧重,构成了我校英语科组一个完整的科组备课活动。
三、突出核心活动,撬动深度体验
听过许多英语课,基本上是“活动大串烧”,或是“课件大比拼”,活动一个接一个,精美课件一张接一张,琳琅满目,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但这些课堂内容都适合学生的需要吗?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组织的活动,学生真正思考和参与的有多少?这样的设计是否有效?在英语课堂上,知识产生,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没有学生深度的思考和体验,这不是有生命的课堂。
我们要找准角色定位,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的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我们科组在教学实践中,把一节课分成四个环节,老师作为“导演”,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要将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并指导学生更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如(图一)
明确了角色分工后,教师和学生各自进入自己的角色,这时要充分地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首先,我们先谈谈我校英语课堂动态小组的构成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灵活分组。我们常采用四人合作形式,这种形式相对固定,并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这一组合作者,在前置作业环节可以合作相互订正,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小组长要严防假讨论,讲究实效,保证全员参加。一般问题小组讨论,不会的组长做好笔记,准备全班讨论。老师是巡视者,主要是观察、倾听,把发现的问题整合并依此补充重难点,剔除无效教学内容。
学生展示环节。学生是讲台上的主角,教师是组织者。班级展示即由学生主持对自学和对学中出现的问题在班上交流,也可以在这一环节进行竞赛,或表演。以身体部位为话题,展开的词汇语法课为例。(如图二)
学生在组内讨论填好序号后,组内的四名同学来到讲台上,由班上的其他同学进行检测。同学们说道身体的哪个部位的英文,台上的小组成员要一起触摸自己身上的这个部位同时说出它的中文意思。其中最有默契,出错率最低的小组获胜。这个活动就要求组内成员必须每个人都会读并认识这些部位单词。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组员必须互帮互助不放弃后进生,教会其读和认,这样才会获胜。以我个人经验来讲,在展示环节,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展示的进度,组织学生进行内容讨论、错误分享、质疑解惑、及时评价的活动。
评价是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推理。
教学需要评价。评价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二是督促鞭策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有利学生的主动发展。生本教育体系的评价系统带有很强的学术性而不是功利性。例如,在英语课前词汇小练习互评过程中,组长将组员错的单词进行登记,然后由同学们讨论找到方法记住这些易错词方法。在此,评价成为他们学习的必要环节。又如我们在英语读写综合课上,采用作文互改评价表。在评价表的设计上,我们要求做到分析性和综合性,要与实际的写作活动紧密结合。既体现了写作教学学生要注意的地方、学生需要掌握的技巧和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能力目标,又侧重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表本身体现了一种教育价值的取向。(如图标三)
郭思乐教授说:“因为简单才能带来极致。”通过我校这三年的生本课堂重建,我发现,原来教好英语不是件难事,学生学好英语是件简单的事。只要顺应学生的需要,释放他们天性,他们就会自觉地爱上英语。所以我认为我校英语课堂的重建是成功的,它真正把学习英语变成学生自己的、强烈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