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十年《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问题研究综述

2018-09-10 10:25柳鹤
文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念奴娇主题

内容摘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我国词史上的名作,也被认为是豪放词的奠基之作。由于流传过程中词句本身的错漏,断句的参错及词句意义诠释不同等原因,整首词的主题思想始终众说纷纭。近六十年来,有关该词主题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解读,虽无定论,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有关该词主题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整理,或能为今后有关研究及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题 争论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四十七岁,已被贬在黄州两年。经历乌台诗案的他心境已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人生大起大落后,自小接受的儒家传统思想与佛老等观念不断冲突融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蕴含了他内心丰富而蕴藉的情感。上世纪五十年代涌现了大量有关这首词词句、语义及内容理解的争论,随后有关该词主题思想的讨论也逐渐增多。历年来的研究者们根据词作的创作时间,苏轼当时的心境,对词句的解读等,对这首词的主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或认为整首词气势奔腾,苏轼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建功之心与报国之情,或以为句末“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低沉情调是苏轼对人生发出的消极感叹,或认为苏轼于词中展现了一贯的潇洒旷达。《念奴娇·赤壁怀古》艺术上有着极高造诣,在流传中被文人不断地评点和唱和,对后世词作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郁玉英和王兆鹏的统计,它是“流传至今宋词中最有影响力的经典”[1]。进入20世纪以来,各版教材无一不选取这首词作为中小学生必读的文学作品。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使得如何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如何诠释其思想主题,始终成为研究们关注的问题。

一.进取用世的志向抒发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用词激昂慷慨,其中流露出对风流人物与英雄业绩的向往。许多学者认为整首词抒发的是苏轼积极入世的情感,纵然结尾看似沉郁,但仍旧挡不住整首词呈现出的磅礴气象与豪迈气势。《吹剑录》中“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2]的记载,也成为许多人将其定位为抒发进取用世情感的佐证。关于苏轼的用世心态有两种不同倾向的解读,一种认为词中是作者身处逆境却仍旧壮心未已的建功热情,而有些则认为抒发的是他渴望建功却壮志难酬的忧愤。但无论是哪种说法,总体来说都认为苏轼心中仍有积极用世的思想,有着建功立业的渴望。

在许多学者看来,苏轼遥想三国豪杰,对英雄往事追怀的背后,是他渴望能如三国英豪一般积极建功的热切情感,词中充溢的是他一腔报国热忱。刘乃昌于1979年发表的《横槊气概英雄本色——谈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3]便持这种主张。他指出在宋朝积贫积弱的现实环境下,苏轼面对边庭危机的不断加深,胸中激荡的满是报国热情。词中寄予的是他振兴北宋局面的殷切期望,结尾的低沉情调并不能够掩盖整首词的激昂情感。此文的发表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引起了一些论争,也有许多学者受到启发而主张类似的观点。颜中其即认为这篇作品正是以炽热的情感来颂赞斗争的胜利,并对风流人物进行赞美[4]。周子瑜同样认为苏轼的一生始终都有积极用世的情怀,虽然遭贬后词作中帶有对朝政的愤慨,但着重抒发的是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期盼[5]。张志岳的《诗词论析》[6]中提到,词中景物壮美的风味,正是来源于苏轼胸中宏伟的事业心,整首词展露的是他的建功理想。王元明《试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7]更为明确地指出,这首词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优秀词作。苏轼始终关注着国家的战事军情,无论是对山河的歌颂,抑或是对周瑜的追慕,实则都显示出了他抗敌的豪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与上述观点有所不同的是,一些学者认为苏轼胸中的进取情怀,是通过词中流露出有志难申与报国无路的苦闷加以展现的。吴雪涛《苏轼赤壁怀古词探讨》[8]联系苏轼的生平,认为他从年少时期就胸怀抱负,在黄州期间虽有雄心壮志却付之流水,对故去英雄名留青史的倾慕与神往,更凸显了他对建功的渴望,词尾的颓唐情调是他心中对现实处境不满的直接抒发。黄炳辉于《中国古典文学名作简析》[9]中指出苏轼当时虽政治处境险恶,但他壮志未泯,词的下片是他在追怀周瑜后产生的功名未就的落拓之感,但也展现了他心中的豪迈壮志。王又村认为苏轼在当时虽已经历了人生挫败,但词中充溢的豪气不减当年,仍满是“书剑报国”的气概[10]。壮志难伸的怨愤并非是消极怠世的反映,背后实际上是他矢志报国的积极感情。

二.思古慨今的苦闷诉说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黄州期间苏轼处境困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欣赏湖光山色发思古幽情。许多学者注意到了其中的怀古情绪,认为题是怀古,实则是苏轼借此以发自我慨叹。他触景伤怀,怀古而慨今。怆怀的哀怨与胸中激荡的不平之气相互交织,诗歌除了怀古追思的豪放基调外,更有背后潜藏的悲愤心情。

詹安泰在《略谈苏轼的<念奴娇>》[11]中认为“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心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时的悲愤和他平日的旷达的胸怀与忠爱的心愿交织在一起”,因而苏轼在面对大好江河,畅怀英雄人物时便有一种激荡之情,而回过现实念及自己却又充满了不平之气。整首词呈现出的便是一种豪迈而又沉郁的气氛。吴功正同样指出苏轼在触及古代英豪时,便情绪激昂热烈,而回归现实时却又“喟然长息,字字呜咽”[12]。怀古以刺今,“交织着称颂和伤感,热烈和悲伤”。唐玲玲认为这首词集中抒发了苏轼的“赤壁怀古”之情[13]。在高唱“大江东去”时,是以充沛的激情抒发自己对大好山河的热爱。而回顾自身便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看似旷达,实则是自己在出狱后无可奈何心情的一种诉说,传达出了因被排斥而郁郁不得志的忧愤心情。余美云《也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4]联系苏轼因言获罪的背景,指出这首词是借怀古以抒怀寄意,表达的是他“理想与现实矛盾中产生的苦闷”。赵逵夫《也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几个问题》[15]重点对词的断句及词句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诠释,指出苏轼是在发思古之幽情。他因时而获罪,心情复杂,整首词虽基调豪放,结尾又以旷达出之,但背后实际上潜藏的是他造贬后的怨愤。

三.颓唐虚无的消极喟叹

苏轼在词的末尾对世界人生的思索与感慨是对该词主题理解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上世纪有许多研究者对这首词的主旨持消极虚无的解释,并就苏轼此种虚无心态进行了批驳。此类观点认为“人生如梦”呈现出的是苏轼在政治受挫之后所发出孤独消极的喟叹,整首词非但不是他的用世之心,实是他在遭受政治打击后的心灰意冷。早在清代黄苏的《蓼园词话》[16]中便评该词道,“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陈迩冬《谈苏轼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17]一文便认为词中虽有怀古时的豪气,但结尾处“人生如梦”的困惑和慨叹,不求解决问题便“一樽还酹江月”的逃避,反映出的是一种消极情绪。在苏轼词中不止一次产生过的这种“梦”与“空”的慨叹,它们均带有虚无的色彩,这种虚无颓唐的情感是不值得表彰的。近代以来随着对此类观点的批驳增多,总体上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少。

在刘乃昌1979年发文之后,一些学者便对他的观点进行质疑,提出与之大相径庭的见解。段国超就刘乃昌文章的观点提出[18],在北宋激烈的党派斗争背景之下,苏轼站在了守旧派的立场,纵然怀古时浮想联翩,但政治上的失败使他面对现实时感到极端孤独与束手无策。词作所展现出的并非是报国志,而是自我政治受挫后的一种绝望。阎笑非《<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新探》[19]同样主张词中充斥了消极之感,以及一种空幻的虚无思想。苏轼神游故国,追慕往日英雄。结尾两句的慨叹解读了之前的这种追慕,是苏轼认识到纵是建立千古伟业名留史册的伟人,如今也已被巨浪淘尽的悲凉。苏轼在凭吊古人时,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尽是虚无寂寥的思想。郑荣基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后《赤壁赋》联系起来考察[20],从分析苏轼深层的心理状态出发,认为这组诗文抒发的都是苏轼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苦恼。占全词大半以上的豪迈风格实际上掩盖了苏轼内心想要表达的深层悲哀,因而令许多人产生该词主旨是积极报国的误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前人的追怀实际上表现的是苏轼对英雄功业的否定,是对永恒大自然的无奈和想要超越的感伤。

四.寄情自然的通脱旷达

思古慨今,旷达自适,苏轼看到如画江山便由衷赞叹,《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尽显苏轼的旷达潇洒,这种观点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支持。他们认为苏轼虽此时心情复杂,但结尾的“一樽还酹江月”使整首词冲破了之前低沉悲愤的情绪,表现了与《前赤壁赋》相类似的情感,是寄情于天地间的宽慰与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陈祥耀在《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21]中反对过去将“人生如梦”看作消极情绪的观点,结合整首词的情感流向和作者的遭际进行审视,认为词的结尾虽带有消极的意味,但最终呈现出的是作者对人生与世界的思考,而这种类似于《前赤壁赋》中的哲理思索才真正代表了作者的想法。袁伯诚同样认为词中是苏轼复杂情绪和思想上的矛盾,对英雄的敬仰与对生活的热爱和功业无成的忧愤相互交织,词中虽有伤感之思,但最终能以旷达乐观的精神坚持对生活的追求[22]。袁行霈的《千古绝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3]认为整首词的主旨是在“借古人古事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思古以发出的幽情,是其奔放才情逐渐被现实消磨的感慨,但最终他仍旧能够寄情山水之间,向江月寻求安慰。鲍跃华《<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质疑》[24]联系苏轼黄州前后的遭际,认为词中苏轼对人生的深入思索,展现出了他以超然态度对待人生的人生哲学。孙绍振通过深入解读词中的“风流”、“周郎”、“梦”等内涵,结合苏轼的遭际与前后《赤壁赋》中的心态,认为苏轼在怀念豪杰时,心中怀有对英雄伟业的向往,同时又为如今梦想的遥不可及而感到失落,但在这种感慨喟叹之下,他依旧可以进入潇洒风流的境界[25]。张金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不能算豪放词》[26]指出这首词突出体现了苏轼的旷达情怀。过常宝和陈彦昭认为该词和《前赤壁赋》一样,是苏轼在遭受困境后排解心中苦闷,寻找超脱的一种尝试。

另外,苏培安和杨松冀独辟蹊径,提出了与上述几种观点不同的看法。苏培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意旨新探》[27]反对解读时将苏轼于词中申说的情感单一化,认为整首词谈论史事,是以战事的描绘为主线,其中蕴含了苏轼的政治思想。词中歌颂了以弱胜强的英雄伟绩,展现了作者的强兵思想。杨松冀考察了该词创作的具体时间,认为应于元丰四年十二月,创作的直接原因或是“灵州之败”[28]。据此认为苏轼在词中应是借古以讽今,借题发挥,有意掩盖自己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讽喻。

《念奴娇·赤壁怀古》模糊的词句意象,丰富蕴藉的情感蕴含,使得这首词有着多角度的阐释空间。而这恰巧也正是它在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之外,能够于千百年后依旧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原因。诗无达诂,由于词句解读的不同,对苏轼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认识的不同,以及读者自身所处时代、词学观上的差异等原因,都会导致对这首词有不同的理解。近六十年来有关该词的诠释与分析已经相当细致深入。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在当时特殊的时期下,解读者往往会带有主观情感上的偏颇,使得有关《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的解读大都在强调苏轼的建功思想与强烈的爱国情怀,导致主题理解较为偏激主观。近年来学者们的态度更为客观冷静,并趋向于将主题理解为苏轼是在“发思古之幽情”,他虽身处逆境,怀想古人心境复杂,但依旧有潇洒达观的心态。随着词句解释愈发明晰,解读更为客观,近年来的主题研究中产生了许多真知灼见,研究逐渐倾向于回归到词作本身,发掘其艺术之美及苏词的独特之处上来。这些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为今后的深入探析以及中小学文学作品的教授与学习有着一定的意义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郁玉英,王兆鹏.宋词第一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化探析[J].齐鲁学刊,2009(6):115-121.

[2](宋)俞文豹.吹剑录全编[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38.

[3]刘乃昌.横槊气概,英雄本色——谈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词[J].齐鲁学刊,1979(4):46-48.

[4]颜中其.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与段国超同志商榷)[J].齐鲁学刊,1980(2):82-86.

[5]周子瑜.身处逆境,雄心未已——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1980(2):92-97.

[6]张志岳.诗词论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63:163.

[7]王元明.试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M]//苏轼研究会.东坡词论丛.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62-270.

[8]吴雪涛.苏轼赤壁怀古词探讨[J].河北学刊,1981(1):163-168.

[9]黄炳辉等.中国古典文学名作简析[M].厦门:鹭江出版社,1986:161.

[10]王又村.未能报国惭书剑——漫话苏轼的人生观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2(3):128-134.

[11]詹安泰.略谈苏轼的《念奴娇》[J].语文学习,1957(5):5-7.

[12]吴功正.豪放悲壮,辞彩飞扬—析《念奴娇·赤壁怀古》[J].吉林教育.1981(1):47-49.

[13]唐玲玲.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J].语文教学与研究,1979(1):16-18.

[14]余美云.也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M]//苏轼研究会.东坡词论丛.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55-261.

[15]赵逵夫.也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几个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 2001,38(5):10-13.

[16]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3075.

[17]陈迩冬.谈苏轼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M]//中央人民廣播电台文教科学编辑部.阅读和欣赏,北京;北京出版社,1962:91-95.

[18]段国超.似是一种失败的心理(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与刘乃昌同志商榷)[J].齐鲁学刊,1980(1):78-80

[19]阎笑非.《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新探[J]求是学刊,1988(15):62-67.

[20]郑荣基.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苦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主题[J].广州大学学报,1998(1):47-51.

[21]陈祥耀.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M]//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唐宋词鉴赏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83-187.

[22]袁伯诚.谈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J].宁夏大学学报,1980(1):39-41.

[23]袁行霈.千古绝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J].文史知识,1985(8):38-42.

[24]鲍跃华《念奴娇.赤壁怀古》主题质疑[J].开封大学学报,2002(16):8-10.

[25]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60-170.

[26]张金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不能算豪放词[J].西北师大学,1993,30(3):13-16.

[27]苏培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意旨新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20(3):14-18

[28]杨松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探[J].中国苏轼研究,2016(1):98-119.

(作者介绍:柳鹤,集美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念奴娇主题
苏轼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新解
念奴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从《念奴娇》与《雨霖铃》中看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